>
>
黄河流域的工艺美术(一)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工艺美术(一)

浏览量
        民间油漆绘画是融实用与美化为一体的装饰艺术。民间把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称为“油漆匠”或“画匠”。本行业所崇奉的祖师有吴道子、王维等。
        地处黄河下游的河南信阳,曾出土了战国时期油漆品,制作精细、造型精巧、图案精美。经过历代发展,漆工艺已成为民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举凡家庭陈设的各种木器家具、门窗、炕围、油布、床单、门帘,乃至丧葬礼仪中的棺木油画都要用到。它以轻便、耐用、防潮、防腐的实用价值和巧饰居家、美化环境的审美功能而备受人们喜爱。
        甘肃天水雕漆器具,样式精美,色彩雅致,具有西北地区浑厚的风格。它以天水地区小陇山盛产的优质天然漆为主要原料,配以寿山石、青田石、珊瑚、象牙、珍珠、螺钿等精工制成。漆具以屏风、沙发、桌为多,古雅大方,漆面光亮均匀,漆底坚实平整。上面绘有松、鹤、菊、水仙、牡丹、百合花等图案,心神兼备,意趣横生。装饰手法上讲求布局满堂,给人以大方秀逸、富丽堂皇之感。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在油漆器具上推出光泽而得名。这种漆器外观古朴雅致,绘饰金碧辉煌,色彩明快,光亮如镜,防热防潮,经久耐用。它远自唐代开元年间就已开始,明清发展到了鼎盛期,漆器店铺经销的主要产品有被阁子、平面柜、顶柜、衣箱、条几、圆桌、方凳、炕桌、炕柜、太师椅、梳妆盒、佛龛、桌屏、围屏等。推光漆器的生产工序,是用椴木制作出木胎,再披麻挂灰,然后漆画镶嵌。油漆工艺细致复杂,先在木胎上刷过一道漆后,用水纱纸蘸水擦拭,再用手推擦出光泽,施以描金彩绘、刻漆雕填、堆古镶嵌等,接着重新细致推擦。要推光一件漆器少则千遍,多则万遍,而且有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等多种推法,凭着眼力和感觉,直推的漆面生辉,光洁照人。漆具所绘图案主要是古典小说、戏剧、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及各种花鸟山水,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工匠们把精湛的雕刻技艺运用到宫殿、园林、佛寺等建筑上,使古代建筑平添了风采。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历代人民把雕刻艺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使民居更加典雅和谐,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雕刻工艺最常见的有砖雕、石雕、木雕。
        砖雕,是用凿和木槌在水磨青砖上钻打雕刻图案的民间艺术,大量用于屋脊、门楼、门罩、照壁、飞檐、柱础等民居装饰。主要有龙、凤、松、梅、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保存完好的有甘肃临夏以泥或砖为原料雕刻的建筑装饰品。砖雕分提活、刻活两种。将粘土用手或模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入窑烧制的称提活;在青砖上刻制各种浮雕的为刻活。这些砖雕多集中在拱门、院墙、影壁、花坛、碑座等建筑物上,因物设图,巧施雕镂,造型生动,图线流畅,同建筑物浑然一体,和谐自然。
        石雕,多用于民居建筑的基石、柱础、门槛和镇宅石狮上。黄河流域各地的石雕风格大都简朴明快,各具特色,因地而异。陕西农家过去大都有一种小石狮,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人们把它放在案桌或炕上,用丈二的绳子将婴儿拴在上面,以防掉下炕去。渭南地区流行一种拴马的石柱,柱头或柱身都雕刻得格外细致。山西乡村民居院门外紧贴门框两边蹲有石狮,憨态可掬,俗称“门墩石狮”。若某所院宅对着巷道,往往在院墙上镶嵌着或贴墙矗立着一块长石,上面雕刻有浅浮雕虎头,神态威严,虎头下阴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民间把狮和虎都作为吉祥瑞物,用以镇妖除邪,祈求平安。
        木雕,是以木头为原料雕刻各种形象的艺术,多用以装饰门楼、窗格、屏风、隔扇、门欄等建筑部件或家具。如山西襄汾丁村明清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完好而特色鲜明的民居村落建筑群。建筑包括北、中、南三大院二十多座院落,各院落的正厅、厢房、门楼、牌楼、牌坊、观景楼、绣楼等建筑上都装饰有木雕,形式有单幅雕、组雕、连环雕、花边等,图案极其丰富,有“八仙图”“和合二仙”“司马光的故事”“忠孝节义”“渔雕耕读”“琴棋书画”“福禄寿喜”“喜事连年”“龙凤呈祥”“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尤其宝贵的是民间艺人雕出的一组《正月十五闹红火》,形象真实记载了历史上山西晋南一带闹红火的盛况,描绘了踩高跷、舞狮子、耍大头娃娃等情景,表现出了人们喜迎新春的欢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