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要闻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山西省旅游协会万里茶路茶文化分会召开成立大会 赵晓军当选分会会长
山西省旅游协会万里茶路茶文化分会召开成立大会
山西冰雪旅游火了
山西冰雪旅游火了
发布时间:
2022-02-15 11:50
全民迎冬奥,一起向未来,共筑冬奥梦!

 











 





 





 



 



 



 




       山西冬季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滑雪、滑冰、温泉康养、大院漫游、民俗体验等冬季旅游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多样选择。山西冰雪旅游宣传交流活动周借冬奥之势向全国展示山西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山西人民的热情。我们诚邀海内外游客,一起走进山西,感受山西冰雪旅游的无穷魅力!


 

 

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五届一次会议召开
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五届一次会议召开


12月26日,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在山西九龙国际温泉酒店举行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原省文联副主席刘廷明,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谢春玲等领导出席。

 




 


会议选举有27年会龄的资深“黄河人”常玉林担任研究会第五届会长,弓志刚、王晓奇、王亚军、张稳柱、马存信、邵秀英、刘雨平、魏晓东为副会长,张稳柱兼任秘书长,荆丽瑶为监事长。大会聘请张仲武等20位同志为高级专家。

 




 


新当选会长常玉林做表态发言:将在省社科联和省民政厅的指导支持下,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研究会发展目标,团结带领研究会会员,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研究会工作任务,为山西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省份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把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打造成社会组织的典范。

 




 


张云泽书记代表省社科联对大会的召开和研究会新当选的第五届领导班子成员表示祝贺,并勉励研究会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以研究为本,以学术立会,以调研兴会,把黄河文化经济研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发挥研究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全体会员和专家学者,把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围绕山西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进行研究,建言献策,着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努力把研究会办成全省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九省(区)政协共商一件事,这个会议不简单!
九省(区)政协共商一件事,这个会议不简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一次次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提出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

 

























10月13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摄)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10月13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自2018年12月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全国政协指导下,九省(区)政协开展流域协商,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研讨交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第一次会议
推动黄河生态带建设纳入国家战略




 





2018年12月12日至13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生态带建设协商研讨第一次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与会人员到郑州邙山、花园口等地考察并深入研讨交流,在科学制定规划、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形成了重要共识。


 








 

会议一致同意,搭建联动平台,多方共同呼吁,推动黄河生态带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优势,发挥好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建立沿黄九省(区)共同参与的协商研讨会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问题找准、建议提实,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加强黄河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会议认为,沿黄九省(区)政协要更加聚焦黄河跨区域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研讨,充分对接本省(区)党委、政府落实措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中,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和决策参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会议商定,沿黄九省(区)政协每年根据推进情况适时召开协商研讨会议,继续围绕黄河生态带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为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河南省政协作为第一次会议的发起和承办单位,以会议材料为基础,把九省(区)关于黄河生态带建设的情况和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汇总形成政协提案初稿,分别征求九省(区)政协意见后,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把关、完善。在201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将黄河生态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的建议》的联名提案,建议将黄河生态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







 





第二次会议
把沿黄旅游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2019年11月15日至16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二次会议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会议围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沿黄旅游高质量发展”议题协商研讨,形成了很多共识。


 








 

与会者提出,在优先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则下,应发挥沿黄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把沿黄旅游打造成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同时从编制统一的黄河旅游规划、建立黄河旅游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认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协商研讨,是沿黄九省(区)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平台、彰显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的平台、全国政协加强对地方政协工作指导的平台。要深刻认识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充分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清醒分析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全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建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胜利油田和黄三角农高区等地考察并深入研讨交流,在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沿黄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重要共识。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河南、青海、陕西等沿黄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大会提出提案,呼吁加快立法和顶层设计,以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提案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重点研究区域文化旅游合作重大问题、具体策略和政策措施,推动和引导沿黄各省(区)加强研究合作,实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齐抓共管;加大政策集成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文旅创新融合,讲好黄河故事。







 






第三次会议
探索生态保护、治理、补偿新模式




 





2020年9月3日至4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三次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指导,甘肃省政协承办,国家有关部委派员出席,沿黄九省(区)政协参加。围绕提升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探索生态保护、治理、补偿的新机制、新模式,统筹推进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深入研讨交流。


 








 

会议认为,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生态带建设协商研讨第一次会议以来,沿黄各省(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黄河战略重大问题,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开展专题调研,凝聚各方共识,形成的系列协商成果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这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具体行动。

会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向大会介绍了陕西省推进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扶持力度,设立中央财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将我省黄河流域未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4个县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大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污水处理建设特别是管网建设投入力度,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横向补偿机制,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沿黄各省(区)用水配额,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效益,同时在全流域建立水权交易,遏制浪费,节约利用黄河水资源。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河南、青海、陕西等沿黄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建议将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明确为中央事权,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考核挂钩机制,加大对沿黄九省(区)生态保护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多元市场化补偿方式,完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费政策。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期待第四次会议



取得丰硕成果!
















张述存: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张述存: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一、建设地方高端智库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地方智库建设快速推进,亮点纷呈。建设地方高端智库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亮点。

(一)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现状

一是数量迅速增长,互补合作的地方智库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大政新政频出,为智库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和“暖心剂”。在良好制度供给的推动下,地方高端智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为大量新生智库不断涌现,原有传统智库加快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相互补充、专业化更加明显的新型智库体系。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体系建设日趋规范,地方高校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各类社会力量也积极投身智库建设。地方智库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地方高端智库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是功能不断拓展,服务决策、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各类智库紧密围绕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了一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决策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全国和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从不同渠道和角度对国家和地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智库举办的成果发布会、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培训会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地方智库正在成为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新兴利益群体发表观点、表达诉求的新渠道,正在成为承担政府与社会各界双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三是影响持续扩大,话语权与公信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国家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日益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智库更加倚重,越来越多地将事关区域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委托给地方智库,并乐于倾听地方智库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地方智库发表的研究成果和主办的学术会议往往更容易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地方智库网络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以山东智库联盟、上海高校智库联盟、“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等为代表的地方智库网络化合作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地方智库对外交流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我国地方对外交往中“只见政府、不见智库”的尴尬局面正在得到有效改观。

(二)地方高端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特色优势不明显。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地方智库,包括高校、社科院等智库机构在内,明显存在“经院式”研究模式,脱离发展现实、脱离地方特色的现象十分明显和普遍。地方智库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相对偏少,远不能满足地方决策需求,更无能力为国家高层决策服务。

二是开放机制不健全。目前多数地方智库偏于保守,各行其是,妨碍了地方智库的成长和进步。主要表现为:“旋转门”制度的缺失使得智库专家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少,导致研究人员缺乏多层次、多视角、多渠道接触理论前沿和先进管理实践的机会,与西方高端智库研究人员大多有过政府系统内从业经历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智库之间交流不畅通,不同类型的智库各自为战,针对类似问题开展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的现象屡见不鲜;智库与民间交流的渠道过于单一,很多智库尚不能熟练使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公众进行沟通和宣传,成果惠民能力不足。

三是治理机制不完善。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多数地方智库的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度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高端化建设的需要,有待创新。多数地方智库仍然采取传统的社会科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缺乏专门的智库人员考评机制,重理论、重数量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有的机构尚不能区分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评价方法的不同。在经费使用方面,条条框框过多,偏重于直接成本考核,不考虑或较少考虑间接成本,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压制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端智库建设要高点站位

地方高端智库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凝聚各方智慧,探索治国理政规律,谋划执政方略,提高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参谋助手。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立足地方发展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瞄准地方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1]

(一)立足于发挥好咨政建言功能,建成各级党委政府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

相比较一般地方智库,地方高端智库的定位要更高,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建言献策,要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致力于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致力于前瞻性、针对性地提出地方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致力于推动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努力建成地方党委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库”“智囊团”。

(二)立足于发挥好理论创新功能,建成区域性特色学术研究中心

对地方高端智库而言,就是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构筑特色学科体系和研究格局,扩大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建成地域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中心,不断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使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使之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现代文明气息交相辉映,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时代精神,支持和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立足于发挥好舆论引导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建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评价中心

地方高端智库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中立性、专业性,并在权威性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地方政府竞争力评估,承接有关第三方委托的评估,以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以客观中立的研究视角,发布权威分析评价报告,实现对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和预测,为公共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通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评价中心建设,地方智库能够更好地发挥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积极作用。

(四)立足于发挥好公共外交功能,建成地方国际合作的高端学术交流中心

智库活动常被称之为第二外交。国际知名的一些智库,大多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甚至能够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地方智库而言,通过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有效传播地域文化,扩大地方在国际上的影响,进而实现为地方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铺路搭桥的作用。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就要把智库建成地方国际合作的高端学术交流中心。为此,应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智库一道开展区域合作研究,为地方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应通过举办高端国际性学术研讨活动,宣传推介地方,推动地方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应实现地域文化走出去,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树立地方乃至国家的良好形象,提升地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地方乃至国家声音。

三、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着力点

地方高端智库建设是全国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全面推进地方高端智库建设,既要放眼全球、谋全局,更要立足地方、接地气。

(一)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必须突出特色优势

一是重视强化地方特色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保护冷门和绝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论述。这是指导和推动我国地方高端智库学科建设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需要重视发展的特色学科,绝大部分都产生和发展于地方。

二是重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和地域广阔这两大禀赋维度决定了我国地方文化资源必然蕴含着深邃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点。几千年来,我国各地孕育积淀了影响全世界、各具特色的智库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支撑我国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

三是善于处理好地方特色与全局综合的关系。高端智库的重要职能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而重大的矛盾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坚持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地方高端智库建设不但要发挥和建设好自身的专业特色,更不能忽视综合研究能力的提升。处理好地方特色与全局综合的关键在于研究视角的选择。地方高端智库在成果研究选题上,要高点站位、着眼地方、服务全局;在研究机制上,应注重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大局智慧。只有恰当地处理好特色与综合的关系,才能够把我国的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得既别具特色又更加出色。

(二)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必须打造高质量平台

聚焦国家战略,努力打造地方高端智库研究平台。科学研究是产生智库思想的根本途径,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应重视高端研究平台建设。地方高端智库产生于地方、发展于地方,然而地方高端智库的战略视野和战略目标却不能仅仅局限和停滞于地方。地方高端智库必须在“事一屋与事天下”的大局逻辑认知指导下,聚焦国家全局战略,努力在高处占位,放眼长远,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自身的地方优势,努力整合地方、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各类智库资源,积极打造高端研究平台,才有可能切实践行其“立足地方、服务高端”的智库职能。

瞄准领导决策,努力打造地方高端智库咨政平台。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是高端智库根本职能,因此,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应重视打造与之相适应的高端咨政平台。很多高质量的地方智库成果,由于缺乏必要的高端咨政平台和渠道而被束之高阁,无法与高端决策者谋面,这其实是国家智库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国家只有高度重视和实质性回应地方高端智库在咨政服务平台方面的建设需求,国家领导和决策部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谏如流”。

面向全球发展,努力打造地方高端智库交流平台。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智库机构肯定不是自我封闭和自以为是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和包容的,这一点对于地方高端智库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绝不可以因为强调地方特色化而故步自封,否则,本应是底气十足的特色智库“战局”过不了多久就会演化成“一盘死棋”。建议国家在推进参与各层次、各领域的国内外交流方面给予地方高端智库更大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尤其应重点支持地方高端智库根据自身特色自主打造更加开放、更具生机活力的全球化交流平台。

(三)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必须集聚高端智库人才

一是注重开拓高端智库人才引进渠道。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影响,地方高端智库人才的补充主要依靠高校毕业生招聘,智库人才成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满足快速集聚高端智库人才的需要。因此,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就必须创新智库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开放式的高端智库人才引进平台,探索借助“外脑”,积极整合国内外高端智库人才资源,不断把有思想活力、有实践经验、有政策研究能力的智库人才根据需要吸纳到地方高端智库队伍中来;[2]对于一些受体制或其他因素难以引进的高端智库人才,更需采取“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政策,努力打造地方智库人才的集聚高地。

二是注重培养高端智库复合型人才。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公共决策需求,地方智库仅仅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的智库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打造地方高端智库必须具备一支多学科、复合型的智库人才队伍。在专家构成上,除了传统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外,地方高端智库还需自然科学类的数学家、计算机学家、信息学家等,重视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改变专家一元导向为多元结构导向,以适应当今智库研究手段的信息化、数据化等发展趋势,从而在对经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时,充分发挥不同专家的专业特长,集体研究、联合攻关,大力提升地方高端智库研究的准确性和创造性。[3]

三是注重优化高端智库人才使用环境。“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要认识到地方高端智库在吸引高端智库人才的时候并不能完全依靠物质待遇,首先,要给予高端智库人才以干事创业的有效平台,鼓励多出成果和贡献;其次,要重视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支持高端智库人才的创新精神,做到以感情留人;最后,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一流人才要给予一流报酬,对为地方高端智库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智库人才,要给予应有的社会荣誉和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做到以待遇留人。

(四)建设地方高端智库必须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加强顶层化设计,为地方高端智库建设释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正在着力打造全国百家高端智库,倡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争取,并已开始受理地方智库申报。国家确实早已为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留出了位置,但是由于现有的制度设计更多地考虑了国家级智库建设需要,地方智库在争取国
上一页
1
2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