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岸边 | 永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样板县”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岸边 | 永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样板县”

浏览量

 

逐梦河山 “绿”赢未来

——永和县坚持生态立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

 

 

永和,一座孕育于河山之间的小城。
在这里,黄河一改奔腾之势,留下了她68公里的优雅身形。在这里,群山不失雄奇之姿,勾勒出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然而,特殊的地理条件、恶劣的生态环境带来世代的困顿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数十年来,不肯屈服的永和人,科学求实、勇于创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在河山之间演绎了一段段彰显壮志豪情的绿色传奇。今天,紧紧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契机,勤劳淳朴的永和人又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的胆识和气魄,开始书写新一段生态立县的动人故事。

 

群山披绿装

 

绿色发展 保护为先

 

仲春时节,黄河岸畔的永和春意盎然。

崇山峻岭间,一条高标准沿黄旅游公路蜿蜒向前。车行其上,目之所及的是郁郁葱葱,亦有一簇簇黄的或粉的小花跃入眼帘……望着漫山遍野的绿色,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王爱民总会情难自抑,因为眼前的沟沟岭岭都留存着他的奋斗足迹和青春记忆。

永和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东岸。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一度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区域。尤其是黄河沿岸坡陡沟窄,生态治理难度较大、投资较高,全县的十多万亩荒沟多聚于此。

1988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的王爱民怀揣梦想来到了永和。那时,“山上光秃秃的,石头坚硬无比”。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参与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脆弱区荒山造林绿化等一批工程的建设实施,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石质山地植树的成功经验。一晃三十余年,昔日的荒山秃岭早已变成茫茫林海,而皱纹爬上额头的王爱民也成了人人敬佩的“老林业”。

每每提及过往,身为永和林业发展亲历者和见证者的王爱民总是滔滔不绝。正是立足生态实际,历届永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不畏艰辛、愈苦弥坚的精神,以保护黄河生态、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大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绿化力度,先后在沿黄岸畔的大寨岭、永和关、乾坤湾等重要区域实施石质山地荒山绿化工程10200亩。这一工程为黄河沿岸困难立地条件造林绿化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示范推广的典型样板。值得一提的是,从1979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永和县历经40余年实施了五期工程建设,林地面积由初期的0.5万亩增加至7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由0.5%增加到27.8%,被称为“三北”防护林生态“教科书”。2007年,“全国三北科技推广现场会”在永和县召开。2018年,王爱民本人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了我省唯一一枚“绿色长城”奖章。

生态保护与治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不可否认,数十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固然成绩斐然,但从实际来看,全县水土流失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等指标占比还偏低,生态脆弱仍是制约永和发展的短板弱项。“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协同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同步加快,围绕保护、治理、机制创新三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和治理水平。”县委书记高永贤强调。

 

 

在永和林业人看来,县委重申生态治理保护契合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也顺应了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要求,符合县情民意。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动,县域内的散养放牧行为屡禁不止,林木矛盾、牧群矛盾日益突出,对林草植被、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我们前期摸底了解到,全县有876群8万多只羊。这些放养的羊见了大树啃皮、见了小树拔根,啃食场面触目惊心。”县林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心痛地说。

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禁止违规放牧势在必行!2020年4月全县封山禁牧工作会议后,县林业局一方面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任总督长,各副职包联乡镇的封山禁牧督查领导小组,每天督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方面在对全县放牧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名义发布通告。与此同时,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包括“一户一承诺”“一村一横幅”“一天一巡查”“一山一警示牌”在内的“四个一”举措,进行铺天盖地式的宣传,力争使封山禁牧政策家喻户晓。

作为负责封山禁牧日常工作的池红泉,是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所长。他坦言,领受任务之初曾有过担忧和困惑,“毕竟我亲历了2002年、2008年的两次封山禁牧,这次会不会是一阵风?况且一纸通告的执法效力有几何?”好在“生态立县”思路被付诸行动,加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执法有据的池红泉腰杆硬了起来。

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黑名单”制度引入执法处罚,养殖户们逐渐认识到,封山禁牧不是不让发展养殖业,只是不允许放养。截至当年11月底,全县偷牧行为得到了基本遏制。对此,高永贤道出了初衷:“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舍饲圈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让封山禁牧‘禁’出一个好生态、‘禁’出一个大产业。”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就要有样板工程!”县林业局新任局长白东红介绍,2018年,由县林业部门提出的村级“林长制”管理模式曾得到省政府高度认可,并在全省大力推广。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与“林长制”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就“十四五”期间而言,林业部门将以生态林提档升级和经济林提质增效为突破口,重点实施“两河两线三化三景”工程建设。具体来说,“两河两线”就是整合现有国家、省级工程项目优先布局在黄河、芝河流域,重点安排在黄河沿岸的四个乡镇;高速路沿线、旅游路周边“两线”,以景观带为主,“两河”以经济林和荒山造林为主。围绕“绿化彩化财化”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廊道、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工程,以美丽乡村为 “点”,生态廊道为“线”,经济林工程为“面”,形成“一点一线一面”的森林城市景观。

 

精品农业园

 

生态富民 要在治理

 

风和日丽的春日,攀爬上高耸的观景平台是一件惬意的事: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是斑斓的色彩,以及层叠的“波纹”……

脚下,芝河源头精品农业园区足有309平方公里;眼前,梯田景观堪称北方规模最大。

这般诗意的存在,是永和人于河山之间的又一精品力作。

永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由于地貌支离破碎、沟深坡陡、植被稀少、气候干旱、降水集中等因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资料显示,全县国土面积12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072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88.4%,年土壤侵蚀量达到1280万吨,是输入黄河泥沙的主要县份之一。这串枯燥的数据,对许多永和水利人来说并不抽象,“全县35万亩耕地中,70%以上都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以前稍微有点雨就会发洪水流走。”

相比而言,坡头乡呼家庄村兰家沟村民李二平的记忆更为刻骨铭心。“以前也就种二三十亩,都是小杂粮,多了咱不敢经营,更不敢种玉米。”他说。

“为啥?”

“地不少,但坡度大、不连片,缺水干旱不说,还没有路,打出点儿庄稼来得牛拉人扛,生产效率低,费力不划算。”李二平回答。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永和农民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而这也成为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0年,永和被列为国家首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当年起,按照“大手笔规划大园区、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项目助推大发展”的思路,历届县委、县政府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头,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陆续投入1.8亿余元,机修梯田6.7万余亩,营林造林10.8万亩,封禁治理11.8万亩,坝滩联治5000亩,贯通道路约65公里,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林木覆盖率因此提高30个百分点,泥沙流失率减少49%。令人称道的是,智慧的永和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了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山、水、田、林、路、坝、渠、涵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工程的综合效益。

 

 

“多亏国家政策好!”坡地改成平地后,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能蓄雨保墒,李二平还可以把拖拉机、三轮车直接开到地头,省时省力。2020年,单玉米他就种了200多亩,即便伏天受旱减产,亩产也达到了350多公斤,家庭年收入更是有10多万元。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李二平操办了子女的婚事,还在临汾城买了房和车。兜里有了钱,一心要做个高素质农民的他劲头十足,去外地考察取经、参加种植培训,学得不亦乐乎。眼瞅着“北方梯田”已成气候,头脑灵活的他又开始盘算着开农家乐、吃旅游饭了。

李二平的经历是一个缩影。芝河源头精品农业园区的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园区内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生产效率,为农民增收、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永和县将继续实施县域内坡耕地治理工程,为拓宽农业开发范围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十三五”期间,永和县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先后投资1862万元完成了大寨岭小流域、侯家庄、桑壁川河小流域治理及黄家沟、新乡沟坝地治理工程。全县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687.7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4.04%;投资2456万元完成41座大中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48座,实现了病险淤地坝名录全清零。

“在打造生态保护治理‘样板县’中,水利人大有可为!”县水利局局长王涛信心满满。他介绍,“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山西省大水网建设为依托,遵循可持续发展、节约水资源和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吸收农业、林业、土地、交通等部门的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合理配套,发挥水利基础行业优势,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同时,将着重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兼顾农田水利灌溉与灌溉节水改造,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畜饮水工作,做好山洪灾害预防和堤防工作,加强水库工程建设与储备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工程,多方开辟协调水库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大美乾坤湾

 

生态立县 逐梦河山

 

河道内,清水复流,时有水鸟掠过;

河岸边,绿树繁茂,宛如绿色长廊。

芝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永和县域内大小17条河流皆汇入其中。它源起坡头乡,全长67公里,流经6个乡镇,于阁底乡佛堂村汇入黄河。然而,就是这条永和人的“母亲河”,在2020年1月8日至14日、2月4日至5日两度遭遇断面水质连续超标、水质急剧恶化的尴尬。

其实,“母亲河”的呻吟并非偶然。一位县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回忆,由于环保意识淡薄,有些沿河住户随意倾倒垃圾,有些村民在河道里养猪养羊,更有甚者一些沿河搭建的旱厕将粪污直排入河……这些都导致了芝河水质的恶化,更与“把生态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生态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要求相悖。

时至今日,人们还记忆犹新,这次向河流污染宣战的“冲锋号”急促而有力。针对水质异常问题,县委、县政府果断采取措施,于2月7日起全面开展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在深入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县“河流清洁百日行动”领导组坚持宣传与推进并举、引导与强制同步,明确了管厕所、疏污水、治四乱、清垃圾等八项任务,按照“八个清零、八个就绪”“一纵两横、三个清零、五个推进”“五个清零、两个继续、三个提升、一个公开”的“三步走”工作步骤,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全县划分“七大战区”,城区设立四个专班,县级领导全部披挂上阵,各乡镇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河流清洁工作“突击队”。7个乡镇、79个村委处处摆战场、村村有行动,明确整改时限,做到压茬推进。

历经100多天,三次大会战,芝河水质从劣Ⅴ类转变为三类稳定水质、Ⅱ类不稳定水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这时,县委、县政府又以这次行动为契机,不断调整工作重点,纵向深化、横向拓展,多管齐下开展了打违治乱、“三拆三下三进”、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

 

 

2020年上半年的这次“河流清洁百日行动”,是永和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切入口”,被视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理念的必要举措。当年3月,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1243”发展思路。其中,坚持生态立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被置于实现“四大目标”之首。

高永贤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省委、市委高度重视,都把沿黄板块当作战略重点来抓。永和作为全市乃至全省黄河流域治理保护的重要区域,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迎来了更多的政策机遇、项目机遇。我们必须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做好“保、转、融”三篇文章,不断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确保同步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不断提高生态治理保护水平,确保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他强调要注重在治理中提升。蓝天保卫战,要推进重点企业排污、二次扬尘、柴油货车、面源污染、散煤等五大污染源管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持续保持全市最低。碧水保卫战,要围绕提升断面水质质量,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业企业废水处理,对全县17条河流进行集中治理,实现河流面貌明显改善,直排河流污染源全部清零,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净土保卫战,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监管,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显然,声势浩大的“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已成为永和县着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县”建设的浓重一笔。

“永和作为黄河流域的核心区、重点区,必须积极主动地把发展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谋篇布局,确保实现与市委‘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同步,实现与全省转型‘三个五年’的安排同步,实现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同步’。”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曾如是表示。

今年1月27日,中国共产党永和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绿色发展动能。

生态立县,逐梦河山。亲山近水,绿色福祉。对于永和而言,生态治理保护前路漫漫,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