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河喷薄育新星 ——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四)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大河喷薄育新星 ——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四)

浏览量

凌洪、风暴潮、战井喷

孰 非

 

随后黄河三角洲迎来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岁月。

黄河疯了,1963年初冰凌危机提前到来,大河开封的场景令人惊惧,坚冰以下发出沉闷的呜呜声,冰面咔咔地裂开,河水突突上涌,河岸开始嗦嗦抖动,从中、下游泄下的大冰块门扇大小,冲刺般飞速滑行。那时河口一带尚无人工堤坝,大冰块窜出河面,齐刷刷斩断岸上的荆柳,连片成群的冰凌撕裂着自然堤,一股河水借冰峰开道,出汊飞奔,漫天盖地向井场扑去……

 

黄河冰凌

 

渤海的潮浪疯狂了,1964年4月,在神仙沟流路刚刚改道刁口河的日子里,连续几天的东南风将辽阔的东海浪潮推入渤海海峡,整个渤海平面急剧上升,4月5日突转七八级东北风,又引起海啸,最高潮位达到4.61米,促使高涨的海面向西南岸倾倒,强大的激浪冲流与河口“桃花汛”对撞,巨浪飞溅、河唇开裂,形成的汊流淹没罗镇小街复堤工程并入侵油田工地。洪潮把数十平方公里的黄河新淤地大片大片地撕裂,成为几座水中孤岛。有民谣说:“大孤岛,小孤岛,人被洪水撵着跑”,70年代就在这里启动了“孤岛大会战”。

 

忙碌的会战现场

 

接踵而至的大灾大难也把石油工人逼疯了。这些石油工人的一部分本就来自解放军现役部队,多年未被战争燃烧的激情积于胸腔,还有的是从大庆、玉门、新疆、青海、银川等油田移师山东的石油劲旅,加上本地有志于石油开发的青年人。1961年石油大军就在离黄河口不远的东营村附近打出了日产8.1吨的第一口油井,1962年9月23日又打出了日产555吨的国内最高产工业油流,油田早期称为“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党中央正式批准华北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由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任会战指挥部指挥。此时石油队伍士气正盛,偏偏就遇上了黄河尾闾、渤海浅滩和垦利大洼灾害频出,危难丛生。加上当时国势较贫弱,国家亟需能源支撑。而恰恰又是上述区域发现埋藏着极其丰富的工业油流,这些境况萃于一时,这样的一支石油大军能不被逼“疯”吗?

 

井架钻塔林立

 

胜坨大会战、通惠王(滨镇、惠民、王家岗)大会战依次展开后,一幢幢钻塔矗天而起、轰响远震,石油大军日夜兼程,不到两年就基本控制了东营凹陷的含油轮廓,1965年1月25日,“坨11井”在东营附近的胜利村打出了有史以来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当打开油咀放喷时,一股强劲的油流喷射而出,其侧翼射向毫无防备的石油队伍,井场立即沸腾了,黑压压的“油鬼们”欢呼声响成一片。副指挥张文彬悟性大发:“我们在胜利构造上打出了千吨井,这里就叫胜利油田吧”!1971年6月,经山东省和石油部商定,正式将“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在那些“疯狂”赶超石油指标的日子里,井场也隐藏着重大隐患。由于强力钻井触动地质结构,地下的油气层压力过大,而疏散能量的技术跟不上,井喷事故忽有发生。

 

战井喷

 

1966年1月19日,3219钻井队突然发生强烈井喷,几百多个大气压的油气流裹挟着泥沙,咆哮着从地下直蹿空中,十几分钟后,32根连接在一起约半华里长、50多吨重的钻杆如离弦之箭直刺天空插入云霄,随之又像面条般盘旋下坠,围簇在井台的钻工危在旦夕,扶刹把的王建忠见此大吼一声,推开身边人员,豁命将整个身体压在刹把上,挣断的钢丝绳飞甩过来砸到王建忠头上,当即昏迷,造成严重脑震荡……还有1973年9月21日下午,32192钻井队司钻吴玉田发现有井喷异常,接着井内高气压带着泥浆砂石向外喷射,硫化氢毒气随之上冲,吴玉田看到副司钻有被熏倒的危险,立即夺过刹把调整活动钻具,但强大的硫化氢气体连续向他袭来,侵入其肺部。当他已牺牲时,仍然紧握刹把。后在兄弟单位支援下,终于战胜井喷,保住了国家财产。这就是那一代为共和国献身的石油人啊!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