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艺术】源于民间乡野的落子戏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艺术】源于民间乡野的落子戏

浏览量

【黄河艺术】源于民间乡野的落子戏

 

 

黄河流域的落子戏来自于河北的武安、邢台一带,若追本溯源,便可一直追到冀东的蹦蹦。

 

冀东的民间,在20世纪之前,广为流行着一种歌舞演唱形式——蹦蹦。它是民间艺术家们在一天的艰苦劳作之后,利用此地民间花会时节,开始着一种自娱的民间艺术活动。它与龙灯、高跷、旱船、小车会、地秧歌等同场演出,堪称姊妹。

 

 

蹦蹦的扮演者统称为“秧歌脚”。俗话说:娘生九子,各有不同。由民间这位母亲所孕育出生的艺术姊妹中,蹦蹦最具魅力,它能够演唱有情节、有人物的俚俗故事,而花会中的其他姊妹艺术则不能,因此,蹦蹦往往在花会之中独立演出。

 

蹦蹦所唱的腔调,诸腔杂陈,既有鼓子曲,又有民间小调。源于鼓子曲之莲花落,是蹦蹦用来演唱故事的主要腔调,所以,蹦蹦就又有一个名字,叫做莲花落,简称“落子戏”。“落子戏”使用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7块竹板,这种乐器,就叫莲花落,也叫节子板。

 

 

清道光十七年至二十年(1837一1840)时期,河北武安一带逢大旱灾,农民喜顺逃荒到了山西黎城,他能歌善唱,精通武安落子,与东仵村酷爱戏文的农民李锁柱一拍即合,共同的爱好和趣味使两人相处融洽。

 

李锁柱向喜顺学习了《庄子探妻》、《二进本色院》、《菅家礼回家》等剧目,便组织了李秋归、李长群、李丑则等民间艺人组班打地圪圈演出,这便是黎城落子戏的雏形。后来,李锁柱等人在音乐唱腔上吸收了当地流行的歌舞吟唱和上党梆子的艺术营养,便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黎城落子。

 

 

黎城落子尽管最初是学习河北武安落子,可黎城民间的艺人们却并不满足于只演武安落子,他们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土壤,大胆地吸收了本地兄弟剧种的精华与营养,便使得黎城落子脱颖而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后,李锁柱等人组织了“同乐会”,排演了从武安落子移植的《王定保借当》、《吕蒙正赶斋》、《蓝桥打水》、《挡马》等一批剧目,开始了较大范围的演出。到了清咸丰十年(1860)后,黎城落子的业余班社逐渐地向职业戏班过渡,演出范围越来越大,足迹踏遍山西黎城、潞城、平顺、武乡、长治、屯留等诸多县城,并在原来三小,即小生、小丑、小旦行当的基础上增加生、大花脸、二花脸、正旦等角色行当。文场也由一把二胡增加为两把二胡,武场也增添了板鼓、大锣、小锣。

 

 

黎城落子在历史上出现一次较大的飞跃是在清光绪十年(1884)左右。为了与其他剧种竞争,并挣脱落子戏班不能参与迎神赛社的枷锁,黎城县城南天元班广招人才,请回了艺人王四虎,接连排出《平辽东》《高平关》、《龙图案》等传统本戏,并大胆吸收.上党梆子音乐唱腔,将原尺字调改为上字调。与此同时,在服装、道具、表演程式以及文、武场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黎城落子的舞台焕然一新,四座震惊,观众无不交口称赞,一时名声鹊起,从此一举奠定了黎城落子的稳固地位,并极其鲜明地将黎城落子与武安落子区别开来,称黎城落子为大落子,而称武安落子为小落子。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黎城落子生角王三和王小秃又将其他剧种的毯子功、把子功以及帽翅、甩发、髯口等功夫带回上党,融化于黎城落子之中,遂使黎城落子如虎添翼,名望更盛,不仅风靡晋南和晋东南,并于1932年涉足山西省城,在太原开化寺鸣盛楼演出了《莲花计》、《仿昆山》、《抢灵牌》等戏,使省城观众大饱眼福。

 

 

黎城落子早期的表演艺术基本上与上党梆子相似,采用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的手法,化妆也非常简单。直到1948年,屯留县绛河剧团吸收了京剧演员马秀兰后,开始向京剧学习,落子戏的表演、化妆才有了初步改革。1950年,屯留县绛河剧团赴临汾演出后,全部按蒲州梆子的化妆、表演移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对音乐唱腔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使音乐唱腔形成了以上下句结构的板式变化体为主,曲牌体为辅的多样化格局,表演、化妆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1954年冬至1955年春,长治专区人民剧团二分团,先后代表落子剧种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赴太原市汇报演出,由程联考、郭江成等导演的《茶瓶计》和《俩兄弟》轰动了省城,遂由山西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将其定名为上党落子。

 

 

在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和晋南的安泽、洪洞、乡宁、曲沃、夏县、闻喜,晋中的榆社、左权,河北的涉县等广大地区,至今上党落子悦耳的唱腔和锣鼓铙钹的声音仍然响彻云霄,经久不衰。

 

上党落子尽管与武安落子分道扬镳,称雄于晋南和晋东南,可并未阻塞武安落子的发展道路,只不过是为民间落子戏的家族增添了一份荣耀。

 

fk225b001_b.jpg

 

另外,落子家族中的老大唐山落子也于1931年进入河南,在三四十年代之交曾盛行一时,在开封、安阳、郑州等城市,几乎和京剧、豫剧鼎足而立。

 

落子戏除流行以上地区外,在西北、西南等地也时有演出,它已成为一个有广泛群众影响的戏曲剧种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