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竞技(二)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竞技(二)

浏览量
跳绳

跳绳,是黄河流域很普遍的竞技活动,分为一人跳、双人跳、多人同跳。一人跳是跳绳者双手挽起绳子两端轻轻抡起,作近似椭圆形的周身运动,当绳子转至地面时,双脚轻轻跳起,以跳的次数多为胜;双人跳是二人相对而站,其中一人抡绳,两人一起跳;多人同跳,是由两人各拉长绳的一端,然后抡起,大家一起跳。跳绳的技法有前甩、后甩、前交叉、后交叉、计时跳、双脚跳、单脚跳、卖门坎、麻花阵、跳跑、蹲跳等,关键在于绳的摆动与跳跃动作配合默契,同时按规定变化出多种花样。

踢毽子

踢毽子,很早就流行在黄河流域。毽子一般由铜钱方孔中竖缝一细皮管。管中插一撮鸡毛,谓之“鸡毛毽”,也有用碎布条或纸条插入制钱方孔中为毽的,名为“布毽”或“纸毽”。踢毽的技巧很多,基本的踢法有盘踢、拐踢、蹦踢、间踢四种。可表演出多种花样。如河南鹿邑一带把用双脚向内侧交替踢称为“刀”,把用脚后跟向外侧反踢称为“拐”。山东则有左踢、右踢、左尖、右尖、左拐、右拐、剪子股、眼镜等踢法,以经久不落地、表演的花样多者为赢。

荡秋千

荡秋千,是黄河流域较活跃的竞技活动。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活动时,人或站或坐,两手挽绳,使劲前后摆动,主要比蹬技,以荡高为胜。

秋千有单人、双人两种形式。秋千的制作比较方便,条件差些的以树叉为架;条件好的则专门立木架搭设。一般乡村活动中心都搭设较结实精致的秋千。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西长治的“车链秋”和山东荣城县埠柳乡的“龙门秋”。

“车链秋”的主要构件是大车轮和铁链。搭设时,先在地上栽一根大木桩,俗称“老杆”,将下端固定,上端设轴安装大车轮,轮上绑置四条木棍,各伸一截于轮外,悬吊四挂秋千。老杆下部横装推杆,推动推杆,秋千旋即荡飞起来,升至最高处可达水平状态,令观者叫绝。

“龙门秋”,是在干涸的沙河两岸,各树以柳木桩,两桩间横架一轴,轴两端装摇把,轴上穿一个大纺轮,轮上缚置六条横棍,由横棍上悬挂两绳,拴系踏板,分别坐有六名青年女子。两桩下有数名壮实青年合力摇动木把,使木轮飞快转动,秋千上的六名女子上上下下,翻飞不止,摇者、乘者、观众一起呐喊欢呼,场面十分热闹。

唐宋时,荡秋千称为“半仙之戏”,成为农历正月、二月二、清明、寒食、端午等节日流行的娱乐活动,宋代山东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千千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绘出了当时妇女荡秋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