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十)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十)

浏览量
       历史上,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十分广泛,从“居肆列货、以待民来”的坐商,到“负任担荷、以同四方”的行商,再到走街串巷、游乡过镇的小商小贩,几乎无所不包。但由于受地域物产和人们多年形成的风俗习惯的影响,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同其他地域相比,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并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商贸民俗现象。
        摊贩
        黄河商人素重经营,除了财资雄厚的富商巨贾外,黄河民间的小商小贩也很多,就连一般的农家也有“消闲买卖,紧张庄家”之俗,在务农的同时做点小本生意。他们或摆摊设点,或沿街叫卖,或游乡串户,虽本小利微,却也乐此不疲。

        一、摆小地摊
        在城市和村镇,这种习俗都很浓厚。经营小地摊的在城市一般是小商贩,在村镇则多为农民,他们或因本小底少,无力购买地皮和经营铺面,而只好在街道两旁设摊经营,或只是为了临时出售农产品而随地设一摊点,坐列售卖。经营的商品也主要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日用品。摆地摊最热闹之时是在庙会集市期间,一到这个时期,在街道两侧、广场周围,什么干货市场、瓜果市场、生熟肉市场、服装鞋帽市场、土特产品市场,琳琅满目,众彩纷呈,再加上各个摊叫高低不同、叫法各异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对笑声,真是热闹非凡。
        在黄河各地,因民间风俗习惯不同,各地摆小地摊的也各有其特点。如在城市,由于条件较好,摆小地摊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摊位和货架,而在农村则无一定之规,有的摆一块布或一张纸,其地点也不固定,有时今天在这里,明天可能另换地方了。

        二、走街串巷
        这是游商的经营习俗,这种风俗在城市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在农村中则更加普遍。他们通常是身背或肩挑货物,沿门叫卖。在城市,这类商人经营的多为米粮、蔬菜、面点及日用百货,在农村中经营的多为鞋帽、衣服、农具、针头线脑、女红等。他们的经营方式也十分灵活,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其他它物品来换。在这类商人中,有一种特殊的肩挑商人,俗称“货郎担”,也有称“挑八股绳”的。在黄河民间,这种风俗出现在汉代,到隋唐时初具规模。他们通常是把货物放在柜内用肩挑着走村串户,也有的是推着小车载运货物贩卖。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用一面特制的“拨浪鼓”招揽顾客。“拨浪鼓”的形状为:下面安一根半尺长的木柄,上面分两节用两层藤条或金属制成的圆圈,固定一个直径三寸的羊皮鼓和一面小铜锣。锣鼓左右各拴一线锤,用手紧握木柄,左右转动,线锤撞击锣鼓,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十分动听。摇拨浪鼓还有其特殊的节奏,群众根据其节奏附和颇有意思的词语:“请!请!请姑娘,请出姑娘再商量。”货郎担经营商品以妇女用的针线、纽扣、顶针、扑粉、胭脂、雪花膏、笼子木梳、发卡、红绿头绳等小百货为主,因而其顾客也多为妇女,货郎担一进村,无论是小姑娘还是老太太,只要一听到拨浪鼓的响声,便喜笑相迎,因此拨浪鼓在一些地方又称“惊闺”。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货郎担所挑的货担也很别致,类似食盒,上下有好几层,每层为一个抽屉,货物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抽屉中,售卖时,拉开抽屉任客挑选,十分方便。
        在肩挑商人中,除了别致的货郎担外,还有专营油盐酱醋、笼箩簸箕、瓷盔尿盆、锅碗瓢勺等许多类,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经营叫卖方法,如有的用一种铁片甩动发出声响,有的用一面铜锣,不一而足,而且约定俗成,顾客只要听到其特定的声响,就知道是卖什么的来了。
       游商同摆小地摊的一样,本小利微,靠的是两条腿,赚的是辛苦钱,在民间,他们同当地的老百姓相处的也很好,通常他们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主人不仅管住,有时还管饭,正因为如此,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游商仍得以生存和沿袭了下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民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