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天下商人出黄河
大约距今五千至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华夏祖先,逐渐进入原始社会末期。这时在原始公社内部,私有观念逐渐产生,氏族部落首领之间和氏族成员之间,开始有了最初的“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物物交换,这种原始的物物交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商品交换。
夏禹之后,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部落开始逐步进入奴隶社会。由于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和广泛,这时,一般等价物----货币----也开始逐渐形成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开始逐渐从原有的生产活动中分离了出来,他们不再从事具体的生产活动而专事交换,并且从中获得实物和货币的利益,这部分专以交换和牟利为己任的人,就是后来我们通常说的商人。这部分最早出现的商人,应该就是黄河商人的始祖。
在我国,商人的出现大概最早始于商末周初,这从“商人”一词的来源可略知一二。据民间传说,周灭商后,为了防止商族遗民的造反,下令把商朝遗民从商都朝歌迁居周都洛阳一带。商族遗民迁居后,因原来脱离生产,身无一技之长,因而生活境况大不如前。根据商族人原来就有“冶游”和“重价”的习俗,以及周朝贵族对各地物产的需要,于是周王劝戒商族遗民进行贩运和交换,久而久之,商族人做买卖的越来越多,民间便习惯上把做买卖的人统称为“商人”(即“商族人”),以后,“商人”便成了做买卖人的一种代称。由于商族人在当时是贱民,因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也被认为是低贱的,这种习俗延续下来,便成为我国一段时期以来一直轻视商人、轻视商业的根源。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也进一步频繁,商人也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一些拥有巨资的大商人,如子贡、计然、范蠡、白圭等。
据记载,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春秋末年卫国人。子贡十分擅长经商,不愿做官,驾御的车马成队,其财富足以结交诸侯,成了孔子七十二个学生中最有钱的一个,所到之处国君都用上宾之礼来款待他。据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经济上主要靠子贡的支持 ,孔子在陈蔡被围绝粮时,又是子贡以“所赍货”,突围出去,籴得米一石而解除困境的。子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商的文人。继他之后,计然、范蠡等人在弃官之后也从事经商,并成为当时大富商。
据记载,计然是春秋时蔡濮丘上人(今山东省临淄县境内),姓辛,名研,字文子,因善于计算,人称计然。据史载,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卧薪尝胆,求策于计然,计然向勾践提了七项强国策,越王付诸实施,十年后越王果真强大了起来,打败了吴王夫差。计然对经商之道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贯流通、戒停滞;二是控制物价,崇尚平均;三是趁时进销、“无敢居贵”。
范蠡是计然的学生,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市)三户人。他帮助越王打败吴王之后,看到越王沉湎于酒色美女便弃官而去,泛舟江湖做商人去了。范蠡先到商业发达的齐国,不几年便因善于经营而积财至数十万。齐人听说后,便拜他为相。范蠡做了几年齐相,觉得“久受尊名,不祥”,于是第二次弃官,并把所有财产尽数散发,然后跑到“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商业城市陶邑定居,自称“朱公”,人称“陶朱公”。他常用计然的贸易理论,很快又富了起来,成了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富商。范蠡的传奇性故事,在我国民间曾广为流传,他在政治风涛里纵横捭阖,进退自如;在商贾生涯中通权达变、经营有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我国民间,白圭被尊为商人的祖师。白圭,名丹,周国人。是继计然、范蠡之后的最大商业理论家和实践家。白圭生活于战国时期,是以经营农副产品为主的商人,他以善经营而名扬天下。晚年时,他在积聚了大量财富的同时,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理论,并开馆授徒,使之流传于后世,为后来的经商者所师法,并因之被尊为商人的祖师。白圭的经商要诀主要有:一是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二是薄利多销。三是作为商人,必须具备“智、勇、仁、强”四个字。“智”是要顺应时变,“勇”是要当机立断,“仁”是要懂得取与,“强”是要能有所收,即能够耐心等待,不轻举妄动。白圭的这套经商理论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有效和正确的,难怪他被历代的商人尊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