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民俗】祭灶节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民俗】祭灶节

浏览量

【黄河民俗】祭灶节

 

祭灶节是黄河流域传统节日,这一日,又称“小年”或“小岁”,其主要民俗事项是祭送灶神。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神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汉族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

 

 

祭灶之俗,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火的崇拜。黄河人由对火的崇拜转化为对灶的崇拜,并随着社会发展,深化为祭灶之礼。

 

祭灶是上古礼制的重要内容,属于祭礼,为“五祀”之一。“五祀”相传为华夏族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少昊所创建,“少昊金天氏始崇五祀”。少昊活动于黄河流域,说明祭灶也形成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都承袭了祭灶之礼。

 

 

灶神是谁?由古迄今,众说纷纭。《淮南子》记载:“炎帝于火而死为灶。”《事物原会》记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古周礼说》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虽然灶神的形象品格众说非一,但对于灶神的职责,早在魏晋时期,就公认是督察人间善恶。

 

 

民间传说,灶神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神,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用酒肉等食品供祭灶神打点一下,如同供祭其他神灵一样,是为表示敬意,求其高抬贵手,并获得灶神佑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黄河流域祭灶风俗大同小异。在甘肃、宁夏和陕西,盛行以糖饼、猪、羊、雄鸡、果类、酒类、刍豆及草料为祭品,有些地区特重供雄鸡,却是“陈而不杀”。在陕西府谷、礼泉、神木等地,还专选红色雄鸡祭灶。在山东、山西、河南诸省,祭品主要为糖瓜、柿饼、果品、水酒、饺子、面条、黄米糕、饼、豆饼与草料等。

 

131052620.jpg

 

用糖饼、糖瓜等糖制品祭灶神,出于一种原始的模拟巫术手段,以为糖有粘性,灶神多吃糖后,糖会把他的嘴粘住,使其不可胡言乱语,实际上,这是宋代“醉司命”民俗的变种。

 

用豆饼、草料为祭品,是为灶神所乘神马准备的。为笼络灶神,对其乘骑也不敢怠慢,故也要供祭上饲料。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前,家里人都力求赶回参加,唯恐不在场而被灶神除名。祭前,全家人恭恭敬敬,在灶王及灶王神马像前摆好各种祭品。灶王像前必贴对联,竖联多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日朝玉皇,初一五更下天堂”“灶为家中主,贵乃天上神”“二十三日去,正月初一来”之类。横联多为“一家之主”“神祇有灵”“一家司命”之类。灶神像多为一眉慈面善、长须飘拂之男性老者,俗称“灶王爷爷”。有的在灶王爷爷身侧还立着一位或两位慈祥老妪,俗称之为“灶王奶奶”。

 

20180211155437WS4EQAMY.gif

 

祭送神时,主持人点燃香烛,率全家人下跪祷告,祷词一般是“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之类。

 

送灶神上天之后,还有迎灶君仪式,时在除夕或正月初一五更。届时焚烧香表,张贴新灶君像,全家设祭跪迎,俗称“接灶”。俗传是日灶神由天庭返回,再度承担起一家司命的神职。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