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地名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地名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浏览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阐释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思想,就新形势下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谋划弘扬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思路,探讨如何将地名文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12月6日,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学会、国声智库、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黄河地名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机构协会、智库高校与企业代表等嘉宾围绕“黄河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中国地名学会副秘书长王殿彬表示,中国地名学会积极推进“黄河地名文化博物馆”、黄河地名文化高质量发展活动、《地名中国》纪录片等多个品牌项目,旨在将黄河沿线地区最优秀、最精粹的文化要素提炼出来展示给社会,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

 

 

中外智库主任、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陶利明认为,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上近日央视《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的热播,地名作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载体和重要抓手,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来非常有必要。如何做好“地名+”,把地名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旅游、商业等方方面面优势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新型智库展开进一步研讨,成立专项课题,拿出解决方案,推出研究成果。

 

 

陶利明表示,目前我国缺乏一个专业的、学术性的、前瞻性的地名智库研究机构。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能够整合人才、机构、组织、资金等多方优势和资源,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地名认证、保护、研究、品牌、产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中心,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案例支持以及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为地处黄河岸边的陕西大荔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日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声智库组织专家赴渭南大荔县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地名论证等工作。专家调研后认为,大荔是黄河文化的符号,大荔地名历史悠久,富含中华文明基因,值得进一步发掘、研究、传承、保护、传播和弘扬。讲好大荔地名故事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不可或缺,传播好大荔地名文化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长、中国文旅数字营销研究院理事长王晓民,中国地名学会地名与姓氏专委会副会长乔禹豪,寻根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博览会秘书长陈伯隆,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张新阳,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云媒国际全媒体平台执行总编辑邹佩,商业产品溯源平台总经理柴伟翔,光大惠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申燕等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人士就黄河文化、文旅融合、科技应用、故事传播、产业投资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从多个领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案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在会议总结中强调,黄河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实,需要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主导作用。智库应在黄河地名文化的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形成研究成果,为各地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

 

 

座谈会由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主持。会上举办了中国地名学会地名公共服务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