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如何迈出“黄河国家战略”济南步伐?听济南党政代表团“取经”归来话收获
【编者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集各方的智慧,凝聚各方的合力。6月7日至10日,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西安的“取经之行”得到了众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使得广大干部凝聚思想共识,催生动力,激发干劲。广大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进、汲取营养、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迈出济南步伐齐努力、赶超越。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谢堃
深研究快行动打造黄河流域“五大城市”
此次去郑州、西安两地考察,结合发改部门的工作实际,我主要有以下五点工作思路和打算。
打造黄河流域城河共荣发展标杆城市,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提升黄河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推进黄河沿岸综合治理和景观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级济齐生态廊带建设等相关项目落地实施。
打造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领航城市,力促三市在产业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产业能级梯次转移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沿黄城市共同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素共享共用平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各市功能错位、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协作机制。
打造黄河流域文明交流互鉴窗口城市,加强与省内沿黄其他八市合作,围绕系列优势文化资源,发挥“山泉湖河城”交融的资源禀赋,扛起文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重任。
打造黄河流域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城市,推动省内沿黄九市互联互通,推动沿黄九省省会沟通交流。
打造黄河流域体制机制创新典范城市,积极推动成立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联盟,与包括郑州、西安在内的沿黄九省省会加强合作,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有效衔接,扩大合作。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汲佩德
在推动沿黄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感触最深的是,在强化战略引领方面,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守正创新;在狠抓落实方面,要谋定而后动,保持战略定力,快干实干、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两市“制造强市”的导向非常鲜明,措施非常有力,在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打造“智造济南”有积极借鉴意义。
在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方面,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围绕发展产业生态,做到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提升省会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在构筑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方面,坚持存量崛起与增量激活相结合,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36个产业链条和40个产业集群,集中攻坚中国算谷、中国氢谷、莱钢泰钢优化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打造协调高效产业政策体系方面,加快出台《工业强市攻坚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导向鲜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产业发展制度体系,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永斌
强化规划引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赴郑州西安学习考察,节奏紧凑、目标精准、成果丰硕,受益匪浅,总的感受和启示有四点。
对标两市规划建设,系统谋划担当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发展龙头的空间格局。贯彻全省“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战略,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规划和土地市级统筹,打造“融河拥山”的城市空间结构,推动省会经济圈产业错位发展、交通无缝衔接、生态共保共治、服务共建共享。
对标两市黄河元素,讲好具有“齐鲁文化”特点的黄河故事。梳理济南齐鲁文化、泉水文化、儒家文化、始祖文化与黄河文化深度交融的历史脉络,系统谋划“南山北水”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景观风貌,高标准建设沿黄百里绿色生态廊道。
对标两市空陆枢纽,高标准打造济南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融通京沪、联结中原的区位优势,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和国际内陆港,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完善省会经济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络,形成面向全球、服务黄河流域的客货运输体系。
对标两市名城保护,用好用活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挖掘古城区、商埠区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布局旅游、商业、文化功能,策划泉道景观带和一批名城保护利用的示范项目,打造世界唯一的泉水会客厅。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道忠
对标先进实现城市管理新跨越
本次考察学习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尤其亲眼看到两市灯光亮化助力夜经济发展,既十分震撼,又深受启发。对标先进城市,立足我市实际,市城管局将加压奋进、全力以赴。
以坚决的态度提高战略高度。把城市管理的发展,放到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思考和把握,把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与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全国文明城市总评统一起来,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城市管理新跨越。
以积极的行动提升能力水平。用高质量党建保证高水平服务,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群策群力解痛点。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融合理念的能力,压紧扎实工作机制,辩证处理各种关系,融合联动、上下协同、系统推进。
以有力的举措狠抓贯彻落实。全局将突出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深化“行走城管+路长制”,进一步完善“1+1+N”路长制工作体系,强化内部融合、外部协作,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细化管理。特别是灯光亮化方面,瞄准夜经济重点街区,通盘考虑、系统谋划,重点打造泉城路商业步行街区和奥体片区灯光走廊。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玉良
交通先行外联内通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到两座城市谋划发展具有战略思维,理念超前、眼光长远,抢抓机遇、敢作敢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更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引领和支撑作用:对内要跨越“天堑”、拥河发展;对外要打通大通道,加强互联互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下步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跨黄河通道建设。加快“三桥一隧”建设,推进新一批跨河通道规划建设,实现数量翻番。新建跨河桥隧为复合通道,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坚持一桥一景,融入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打造城市新景观。二是加快完善“米”字高铁网。推进济莱高铁、济郑高铁、黄台联络线建设,尽快开工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德商高铁。主动对接国家规划,不断完善“米”字高铁网,实现与京沪二通道、雄商高铁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今年济泰、大东环等5条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尽快开工济青中线、大西环,同时加强对中原、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通道的规划研究,争取新增济南西向通道,加快打造北达京津冀、南通长三角、西接中原经济圈的发达便捷的高速路网。四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大力推进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打造国际4F级机场,实现航空枢纽大跨越。加密郑州、西安等城市航线航班,进一步密切交流。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局长 李季孝
实现水资源水环境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郑州、西安的建设理念对我市加快现代水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不断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广开水源,新建城南水库、引江水库,加快推进白云水库建设、东湖水库扩容增效工程;实施河道拦蓄工程;建设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城区四库连通工程,推进雪野湖与东部城区水源连通工程以及雪野湖流域水生态试点建设,形成常规水源、应急水源、战略储备水源三级保障。
二是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运行通畅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日。高标准实施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河道有水工程,塑造南山北水生态格局。
三是坚持把水灾害防御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筑城市防洪安全线。突出抓好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构建高标准防洪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在确保防洪的前提下,统筹交通、观光、生态等,高标准建设长平滩区护城堤,打造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提和体现泉城特色的生态长廊。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国富
济南将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
这次赴郑州、西安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找准了差距,又学到了经验、更新了理念,增强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我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实际,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工程,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构建生态为主、景观安全功能兼顾的城市绿地系统,山、水、林、田、湖、城有机融合的生态城市。二是建设公园城市,全面推进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基本形成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公园体系。三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实施行道树“复壮”工程、治“裸”工程、“大树”工程、“破硬”工程等。四是打造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加快黄河两岸滩地和现有防护林带建设,加强沿黄湿地保护与修复,以“黄河+湿地+森林”为特色,变生态屏障为公园纽带。五是加强绿廊绿道绿网建设,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六是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大力实施山体绿化、平原绿化等攻坚行动,打造集泰山山脉、南部山区、雪野湖、济西湿地等为一体的“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
济南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艳秋
聚焦开放民生加压奋进赶超
这次学习考察,边看边学、边思边悟,郑州、西安谋划发展的高远境界、推进工作的气魄胆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一步,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提高站位,做好系统谋划的文章。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在主动服务、积极融入中找准商务工作切入点,全力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商务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省会商业能级、外贸依存度和民生商务温度。
二是抢抓机遇,做好开拓创新的文章。抓住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的难得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商务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加快破解泉城路全国高品质步行街创建、夜间经济转型升级、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等制约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三是对标先进,做好狠抓落实的文章。对标郑州、西安建设发展先进经验,检视在思路视野、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完善推进落实的工作措施,全力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贸易总部、直播经济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载体建设,在新一轮竞相发展格局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郅良
发挥龙头作用高起点策划文旅项目
这次到郑州、西安学习考察,内容多,收获大。郑州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站位高、起步早,行动迅速。例如郑州已经基本编制完成了黄河沿线的总体规划,以及文化旅游、博物馆、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规划体系;另外,围绕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这一目标,郑州策划落地了一批大项目。西安在文物的保护、挖掘、利用和活化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实践,例如大唐不夜城的建设,以及西安老城墙的保护和利用。另外,西安打造了许多夜产品,对城市夜旅游和消费的拉动非常大。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济南还是沿黄九省唯一一个临海大省的省会城市,如果把黄河比作一条龙的话,山东就是龙头。在推动“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济南应当扛起大旗,走在前列。接下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济南实际,尽快梳理好济南独特的、优质的资源,把黄河段的文旅专项规划做好。同时我们也要高起点地策划一些大项目并尽快落地,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将济南段的黄河文化立起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 孙常建
对标先进创新提升 打造“在泉城·全办成”一流政务服务品牌
通过考察学习,总体感受是两个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突出体现在“高、大、快、实”。“高”即统筹谋划高站位、高标准;“大”即发展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快”即项目建设行动快、落地快;“实”即工作推进作风实、措施实。
下一步,我们将汲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务实创新,促进审批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思想境界。积极对标先进、转变观念,努力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以新思维、新举措谋求新成效。二是狠抓工作落实,提升审批效能。深入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独任审批和“好差评”等制度,以制度创新激发审批服务活力。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攻坚,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流程。强化推进“一网通办”应用,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秒批秒办”。强化商事登记“佳佳帮您办”服务专班,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管家”模式;深化便利化服务,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办事“省事、省时、省心”。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动力,努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不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济南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 孙志刚
全力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
此次学习考察,以高水平城市规划布局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以一以贯之的韧劲推进规划落地,是两市给我的印象。
结合济南市口岸物流工作实际,下一步应从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凝心聚力,全力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严格按照总体空间布局规划,集中精力和力量,突出抓好国际内陆港建设,确保国际陆港大厦年底前建成投用,加快推进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重点物流项目落地,加快机场二期扩建和小清河复航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二是抓住机遇,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服务能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持续拓展欧亚班列通达范围,促进欧亚班列提质增量,进一步确立我市在全省欧亚班列集结中心的地位,力争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欧亚班列集散中心。积极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推进陆海联运加快发展,尽快建立起涵盖“海陆空”的立体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三是深化合作,全力推进协同发展。认真抓好与两市合作战略协议的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在欧亚班列、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方面,主动对接,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力支撑。
济南黄河河务局局长 崔保卫
加快建设生态景观工程
本次学习考察交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远站位和历史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目标要求和工作部署,全力确保防洪安全,进一步提升省会防洪标准,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补齐防洪工程短板,确保黄河岁岁安澜。扎实做好“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高度重视水问题。保存量,尽最大努力稳定济南引黄指标;争增量,在黄河水量实时调度过程中争取多引水;抓节水,大力压减不合理用水;补短板,完善引水、蓄水、供水工程,提升引蓄能力。
重生态,提高生态用水效率,进一步改善提升省会城市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生态景观工程。远近结合、长短结合、先易后难。近期,从重点河段起步,加快天桥北岸黄河示范段建设;同时建议对南岸建邦大桥至济南黄河大桥13.8千米同步提升改造,在现有3A级风景区基础上优化提升。
济南境内的黄河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建议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黄河生态文化资源,以黄河水利工程、治水遗址为依托,发展好生态文化旅游。
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聂军
深化国企改革以多元化产业实现长远发展
郑州、西安两地在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展现出的抢抓重大机遇、高起点规划策划、一体化统筹推进、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能力,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济南城投集团将落实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谋划好集团下一步发展。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高标准建设济南国际金融城。着力推动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瞄准国际高端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前沿,布局国际化综合医疗健康产业。采取边建设边招商、边招商边推进的模式,全面启动医疗硅谷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工作,培育完整产业链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马山镇“两山一川”地形地貌优势,在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环科工业经营新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和产业聚集的“齐鲁桃园生态谷,泉南民博田园城”。按照济钢片区“一芯、一环、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布局,先期以3200立方米高炉作为核心地标,打造形成集生态休闲、体育运动、主题博览、工业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合作开展新基建领域业务,布局5G和物联网产业链,打造科创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海平
主动对标对表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攻坚任务
郑州、西安在抢抓黄河国家战略机遇方面,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超常规推进,特别是在新区规划、项目建设、企业转型等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我们将主动对标对表,深入解放思想,践行国企担当,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攻坚任务。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决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加快已开工的“两桥一隧一高速”建设,谋划启动新的跨黄桥隧建设,进一步加强黄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同时,加快先行区安置区、市政道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二是以绿色生态为引导,以济南黄河绿色研究院为载体,以“黄河战略绿色覆盖、动能转换济南先行”为目标,有序推动先行区绿色建设标准化及产业化,努力将先行区打造成为济南绿色城市示范区。
三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学习借鉴郑州、西安先进企业做法,守正创新谋发展,刀刃向内促改革,努力在选人用人、绩效考核、企业混改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逐步实现做强做大做优,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修春海
践行平台使命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此次学习考察让我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拉高了标杆。郑州、西安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为我们创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样板。
济南与郑州、西安同为沿黄兄弟城市,郑州以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拉开了大发展的进阶序幕。西安以深挖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抓手,策划打造了大唐不夜城等闪耀世界的城市名片。两地通过核心项目打造、优势产业布局以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把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借鉴两市的经验和做法,文旅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文旅兴城为己任,一方面充分利用济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济南故事,做好黄河文章,让黄河文化、儒家文化、鲁文化、泉水文化、古都文化、名士文化在济南得到具象化展现和产业化推动,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借鉴两市在城市名片打造、推动产学研互动、促进夜经济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树立国际视野,立足区域特色,完善规划编制、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文旅产业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提升进阶,形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文旅品牌矩阵。
槐荫区委书记 国承彦
抓好三大平台建设助力济南奏响“黄河大合唱”
此次学习考察,深刻感受到两市发展质量高、速度快,城市战略规划格局大、前瞻性强;注重求新求变,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注重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槐荫区将聚焦大力培育新动能,抓牢区级153个、省市级23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五大主导产业”、“四新”经济提质增效、聚势成峰;聚焦“重点工作攻坚年”51项攻坚任务,专班推进、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大力促进消费复苏,精准服务帮扶企业;聚焦做优做强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核心区建设、槐荫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平台”,充分发挥核心交通枢纽优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打造对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和京沪经济动脉的黄金支点“京沪会客厅”;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小清河槐荫段清源康养、悦动山韵、风貌带建设,打造秀美的生态河、景观河,协同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济南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长清区委书记 王勤光
发挥长清优势对标“五个济南”
两座城市呈现大气谋事、创新干事、精细管事、开放融事、用心成事的思想境界与发展实践,让我倍感触动、倍受启迪、倍增干劲。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长清特色优势,聚焦对标“五个济南”,积极争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一是对标“科创济南”。不断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双创大道”,突出抓好美客小镇、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将大学城和创新谷打造成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业高地、科技高地。二是对标“智造济南”。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建筑建工、节能环保、文化科教旅游、健康医养等“6+3九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区四园”,全力打造省会西部健康科创智造新城。三是对标“文化济南”。结合“孝文化”“扁鹊文化”“大峰山精神”“刘成德精神”,不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四是对标“生态济南”。着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工程。五是对标“康养济南”。做强中医药、长清寿茶等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打造山东省立医院大学城院区,加快康养项目的实施,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历城区委书记 吕涛
坚持高点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郑州、西安两市在抢抓机遇、高质量发展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规划超前,坚持国际一流标准;二是科技引领,抢先布局前沿产业;三是融合文化,处处彰显内涵底蕴;四是注重品质,打造优美城市环境。
下一步,历城区将科学谋划、担当实干,助力济南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科创历城”。全面深化与山东大学战略合作,对山大周边街区及建筑物进行功能设计、改造提升,鼓励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打造山大科技城;建设“智造历城”。实施“千企千亿”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引进、培育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高成长性和高技术企业;建设“文化历城”。提炼辛弃疾、秦琼、鹊华秋色图等文化符号,实施历城民歌、戏剧、古遗址等保护工程,建设盐仓码头、鹊华村落等文旅项目;建设“品质历城”。实施“6117”民生工程,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重大民生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花卉景观大道和花漾街区,开展街角、街景专项治理和“三高”沿线集中整治,塑造“山水相融、精致优雅”的城市风貌。
章丘区委书记 马保岭
做好“四篇文章”服务“黄河合唱”
这次学习考察,为我们创新落实国家战略,讲好章丘黄河故事,树了标、加了压、赋了能。
章丘将夯实三个支点,做好“飞”的文章。做好“一规”。编制滨黄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建设“一园”。承接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机遇,建设航空配套产业园,打造航空服务业新高地;打造“一城”。借势大东环建设,打造齐鲁航空城,打开联动开放新高度。
发扬三个优势,做好“黄”的文章。用好黄河水。推进黄河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持续改善黄河生态。加快建设白云水厂,强化河库联通,实现北水南调、客水多调;用好富硒地。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硒·甜小镇”;用好文化魂。挖掘黄河水文化遗产名录22项,打响“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用好“三湖”湿地,融合“文化主题+长鹿模式”,打造沿黄文旅康养胜地。
致力三个转变,做好“腾”的文章。村庄集约化。整合沿黄村庄99个;安置多元化。创新市场化安置,超前谋划产业;经营专业化。探索土地规模化运营,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加快三个联通,做好“达”的文章。联通南北。服务济高高速工程,策划跨河通道项目,拓展跨河联动新渠道;联通河海。服务小清河复航工程和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和关联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联通枢纽。加快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城区直达机场连接线,扩大同城发展的聚集效应。
平阴县委书记 杨旭东
连路串水开花靓村兴业 全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此次学习考察,深刻感受到两地干部思想观念活、发展格局大、创新活力足、干部作风实。作为黄河流经济南的第一站,我们将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切实做好连路、串水、开花、靓村、兴业文章,全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高起点抓好规划编制。注重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合村并居相结合,高起点抓好规划编制。近期,成立玫瑰、东阿-洪范2个片区指挥部,统筹推进片区规划和资源开发利用。二是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40公里黄河绿道,打造沿黄生态景观慢行系统。推进田山灌区沉沙池外迁,实施狼溪河、锦水河等水系综合治理。三是高品质推进文旅融合。统筹推进古村落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榆山贤子峪和翟庄文旅综合体、芳蕾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升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四是高水平发展特色产业。聚焦玫瑰、阿胶两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度假养生、文化体验、网红电商等新消费、新业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链接三产,全力打造“产业地标”,让平阴玫瑰成为盛开在黄河河畔的美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