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流域药茶史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药茶史

浏览量

黄河流域药茶史

 

 

我国战国时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即是茶。神农也就是炎帝,他是黄河人乃至中国人的祖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发明,无疑是黄河人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从那时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茶由药用到饮用,其作用越来越广泛,以至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放眼黄河人乃至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茶的存在。茶,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几乎同五千年文明史一样,古老的茶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药茶同气功、针灸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药茶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并屡经验证,行之有效。药茶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医书中昀有记载,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此方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当属于药茶方剂无疑。

 

 

公元992年,由宋代朝廷组织有关名家编著的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方》正式刊行,其书97卷中就有药茶诸方一节,收药茶方剂8首,公元1078年,由宋代太医局编成的《和济局方》中也有药茶的专篇介绍,其中的“川芎茶调散”一方可称得上是较早出现的成品药茶。宋政和年间撰成的大型方书《圣济总录》中载有大量的民间经验方,也有应用药茶的经验。

 

 

公元1307年,元代邹铉增编的《寿老养亲新书》中载有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2首,一是槐茶方,二是苍耳茶。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各地多种药茶的制作、功效和主治等。元代纱图穆苏撰著的《瑞竹堂经验方》一书中载有治痰喘病的药茶方。

 

 

至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药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等不断被更新和充实,大量行之有效的药茶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天中茶、八仙茶、枸杞茶、五虎茶、慈禧珍珠茶、姜茶、莲花峰茶等等。药茶的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管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保健等方面,药茶的剂型也由单一的汤剂发展为散剂、丸剂等多种剂型,使用方法也已多样化。从近年编撰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以看出,药茶已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宫御医为慈禧和光绪所拟药茶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据书中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嗽代茶饮,此外,慈禧太后饮用的药茶还有生津代茶饮、滋胃和中代茶饮、清热理气代茶饮、清热化湿代茶饮、清热养阴代茶饮、清热代茶饮等;光绪皇帝曾经饮用的药茶则有安神代茶饮、利咽代茶饮、平胃代茶饮、和脾代茶饮和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建国以来,药茶在群众中已广泛流行,倍受重视。1963年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录有药茶的一般制法和要求,为药茶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等,收录了不少有效的药茶方。临床上,除茶叶外,还制成了不少成品药茶,如建曲茶、午时茶、甘露茶、感冒茶、减肥茶、天中茶、乌龙茶等。乌龙茶已打入国际市场。许多著名老中医用药茶方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耿鉴庭《瀚海颐生十二茶》已在群众中广为采用。

 

 

中药学家叶橘泉用决明子茶健身延年的经验得传播。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收列了多种药茶处方。近年来,不少专家出版了不少著作,收纳大量有效茶方,如丹参茶、山楂茶、荷叶茶、玉米须茶、三宝茶、葛根茶等,颇受群众欢迎。

 

 

黄河药茶史悠久,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既可以作为人们工余、饭后的饮料,又可以防病治病,缓衰抗老,延年益寿,的确称得上祖国医学一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