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浏览量

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跨越80多年的历史传唱至今,依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掀起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这一背景下,一首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谱曲者,1935年留学毕业回国。他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开始纵笔谱写歌曲,并进行抗日文艺宣传。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诗人光未然与冼星海在上海相识,并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的同志们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黄河壶口段,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悠长髙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深受感染。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这便是《黄河大合唱》的前身。同年除夕联欢会上光未然朗诵了此作,冼星海听其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产生共鸣,乐思如潮。1939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黄河大合唱》仍在传唱,黄河精神永久流传。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经专家检验,此病毒是具有致命危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此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拉开序幕。

 

1月25日农历新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疫情爆发以来,在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紧急动员起来,全党全国上下同心,坚定信心,共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斗争中。

 

截止到2月21号,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向湖北调拨防护服、隔离衣共计193万件,N95口罩295万只。全国各地来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人数已达38000多人。

 

在这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全国人民共同奏响了新时代的大合唱。在这场战役中有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太多的事迹值得学习,太多的黄河精神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太多的黄河人牵动着你我的心。

 

“一个一个的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

头条用户“@草莓糖唐”是武汉协和医院第一批被确诊、也就是钟南山院士口中的那14名医务人员之一,1月30日早晨,她的(核酸检测)结果已经是弱阳性了!她在微头条分享了在抗击疫情一线观察到的感人瞬间。

她说,因为医院防护物资紧缺,同事在网上购买游泳眼镜进行防护,卖家听说是协和医院的医生,立即免费赠送了200个。

医院的90后同事为参与抗击疫情,一大早徒步好几公里,从老家赶来医院上班,看到这一幕她感慨,“九零后的她们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对象,这一次换做她们在风中逆行,来保护大家健康!”

她还写道:“大年三十晚上,一同事在家里熬好了鸡汤给隔离病房的我们送来,然后再去上夜班,而她自己感冒咳嗽还没好(排除了新冠肺炎),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她只能简单扒几口方便面。我问她怎么咳嗽没好就来上班了,她只简单回复了一句:一个一个的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看到微信里她回复的这句话,瞬间我的眼泪在口罩后恣意流了一脸……她不是领导,亦非党员,就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在家里,她也是被父母宠着长大被丈夫宠着生活的娇宝贝啊……”

“被隔离治疗的同事们状态都越来越好,治愈的希望就在眼前!我看了一眼门外,阳光真好!”

 

“从确诊至今,我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爸妈。”

头条用户“@协和神经外科护士”通过微头条分享了自己被感染、隔离治疗至今的故事。

“从确诊至今,我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爸妈,因为他们年纪大了,也没学医,怕他们担心。我的亲人团都很给力,我们自己建了小群,有消息都会在小群里发言。感谢身边有你,有你们的陪伴!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战胜了这个病毒,即将康复出院,也希望社会上你们像我一样早日康复!”

 

“想早点康复,出去抱抱孩子。”

得知确诊消息时,36岁的武汉协和医院护士祝雯(化名),落了泪,“想到非典。怕出不去”。等情绪稳定下来后,她才打了个电话给丈夫:“我有点被感染了,医院让我们隔离治疗。”

入院隔离治疗的这段期间,她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在酒店自我隔离,她9岁的孩子则被送到了她婆婆家。让她稍感欣慰的是,家人的情况都还好。

祝雯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它是传染性强,但不凶猛。“所以大家做好防护,就是对抗它最好的手段。”

1月25日,是祝雯的生日,她在医院的病房里度过了这个“特别”的生日,她说:“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祝福。希望自信扬在脸上、善良长在心底、骨气融在血里、霸气两侧外泄、坚强刻进命里!加油!”同事和朋友们也纷纷点赞,为她送上了祝福。

现在,她每天都要和9岁的孩子视频、聊会儿天。亲情的滋润,让她暂时忘却疾病的恐惧和疼痛。祝雯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出去后再抱一抱孩子。

 

“我们医院倒下不少人,我要是能尽快顶上,他们也能多休息一些。”

武汉协和医院男护士张先生是2020年1月19日确诊的。

接到医院通知时,他有些懵,“不可能是我吧?应该不会吧?”他用很平静的预期通知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自己要被隔离了。

他算心比较大的。据他所知,还有不少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即便感染了也并未告知家人。

让张先生安心的是,在他被感染前,他就已经把妈妈以及两个孩子送到了姐姐家里。“因为感觉我这不太安全了。”

“普通民众也不要太恐慌,摆正心态。按照医院和专家建议,做好预防工作,学点医学知识,不会有问题的。张先生说,“疫情会过去的。相信医生和护士,相信政府和国家。”

等身体恢复后,张先生希望能早点回去上班,“我们医院倒下不少人,我要是能尽快顶上,他们也能多休息一些。”张先生说,像他们这样的医护人员,每天要穿着很重的隔离服,不敢轻易吃饭喝水。“但是碰到这次这种情况,医务人员都会往前走的,这是工作职责。”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张定宇所在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转诊确诊的患者。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张定宇已经和医院的600多名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30多天。

张定宇隐瞒了自己2018年就被确诊为渐冻症、双腿已经开始萎缩的事实,在对抗疫情的这30多天,坚持扑在救治病患的一线,每天凌晨2点躺下,4点又得重新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定宇说。

湖北本地媒体报道后,社会各方人士点赞张定宇,称其是“医疗战线上的英雄”;也有各方爱心人士,希望大力支援湖北和武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给张定宇救助捐赠。

1月29日上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工作人员联系张定宇,希望对金银潭医院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进行资助,特别是张定宇,拟向基金管委会申请100万元资助。

但张定宇婉拒了针对本人的资助,“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给医院一线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没有问题。”

1月29日晚间,央视《新闻1+1》白岩松连线张定宇时传来好消息。张定宇妻子在1月13日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没有过不去的坎!武汉加油!”

头条用户“@医者钟明”是武汉同济医院一名医生,他参与救治了第一波新冠肺炎患者,同时,也是一名患者。他在微头条写道:“作为前者,职责所在,我很镇定,但作为后者,虽是专业人也不淡定了,烦躁,说话生硬 。现在很淡定,居家隔离治疗。”

他描述了自己被隔离期间的内心感受:“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免不了‘孤独’,‘孤独求败’难能可贵,但家人的包容、关爱,朋友的关心很重要,或许你会突然放松、突然心情好很多!了解了这些,是不是不那么恐惧了!”

“钟南山院士说过,早发现,早隔离,这两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武汉市民从我做起,众人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武汉加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回顾黄河创造的一个个文明,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赋予黄河很多的内涵,更要重视黄河精神。我们不仅要记住《黄河大合唱》的战斗精神,更要汲取它所蕴含的国家之爱、土地之爱、未来之爱,让它永远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让全国人民共同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让黄河精神汇聚起滚滚洪流战胜疫情,赢得最后的胜利。

 

 

(部分图片、故事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