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讲好黄河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环街529号清控创新基地B座1608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新闻资讯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讲好黄河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

浏览量

 

 引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0 年新年贺词中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升到新高度。

 

1月5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在京录制,“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全体成员在联盟成立后首次集体亮相。节目将于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当天,来自黄河沿岸九省区48家博物馆馆长还参加了《国家宝藏》节目组、光华锐评联合举办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发展推广研讨会”,这也是博物馆与媒体就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对接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主持了会议。

 

会议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主题,探讨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作用,系统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世界意义、时代价值,大力推动黄河文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

 

金瑞国认为“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凝聚共识和智慧”是“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讲好黄河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

金瑞国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19年12月23日,在国家文物局和黄河流域九省区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沿黄九省区40多家博物馆联合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携手共讲黄河故事,担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


 

2020年1月5日,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48家博物馆再次聚首,结合黄河文化前世今生的艺术演绎和大众传播,进行研讨交流。大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热烈研讨,凝聚了深度智慧,形成了广泛共识。

 

大家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核心地区。以黄河为轴带的经济发展史、社会演进史、科技进步史、文化孕育史、文明交流史,与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息息相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的博物馆,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必须承担起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光荣使命。


 

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作用,提高黄河文化遗产调查、珍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水平,带动黄河流域博物馆深入参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业,服务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家强调,要打破圈层,加强与教育、科研、文旅、传媒等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深入发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中国精神、世界意义、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文物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增强全民文化认同,增进公众文化自信。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建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长效工作机制、设立基金、挥省级博物馆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建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文化标识、将黄河文化保护相关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就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传媒合作、共同讲好黄河故事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要立足博物馆的功能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共机构,博物馆开展文物收藏、保护、展示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教育、研究和欣赏。博物馆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展览和传播,使观众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要系统研究、科学阐释黄河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和当代价值。黄河文化是黄河区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总和,就历史而言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根源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重要发祥地,黄河和其他大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文化,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许昌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和中后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都繁衍发展在黄河流域,石峁、陶寺、二里头等代表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遗存,也都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在这里建功立业。

 

二是主干文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字、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结晶,在黄河流域萌芽、诞生并薪火相传。

 

三是融合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结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

 

四是奋斗文化。“黄河宁,天下平”,治河成败始终是国运兴衰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抵御外侮,唱响“黄河大合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取得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五是复兴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黄河流域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黄河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黄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患,黄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通过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必将助推沿黄地区再创辉煌。

 

博物馆要讲清黄河文物的内涵,传播黄河文物的价值,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要把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融入今天的文化创造,融入当代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涵养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遵循传播学的规律


 

传播是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多向的信息传播,传播效果也作为这些要素和环节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体现出来。当今时代,数字技术、融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早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文化供给者与受众的关系。

 

文物价值传播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一个陈列展览、一次教育活动、一场电视节目,都是知识的生产与成果转化过程。

 

价值传播的核心,是知识和情感的传播,要加强数据、信息、知识的串联,建立人、物、信息的“联系”,实现“前世”与“今生”的超级链接,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见生活,让文物价值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如春风化雨般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实现“曲高合众”和情感共鸣,激起人们对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认知和喜爱,增进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文化遗产通过传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节目组举办“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是对博物馆文化、黄河文化的又一次创新解读和演绎。用充满仪式感的采集黄河水行动,动人的音乐舞蹈,见证历史的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串联起黄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图景,对我们传播弘扬黄河文化带来诸多借鉴和启示。衷心感谢《国家宝藏》节目组一直以来对文博事业的大力支持。

 

 

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

 

新时代博物馆事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开这把大门的钥匙,就是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要整合黄河流域博物馆资源,联合推动黄河文化理论研究,举办高水平、跨区域的专题展览,编制黄河文化普及读本,开展黄河文明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开发黄河题材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发展黄河文化产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和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长效机制。

 

博物馆要以理念、制度、科技的创新,区域、行业、类型的协调,建筑、展陈、运营的绿色,藏品、人才、馆舍的开放,信息、知识、创意的共享,增强动力,激发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联系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体制的博物馆,聚焦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这篇大文章,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也要推动黄河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世界大河文明对话”,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中国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 金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