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故事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华宇百花谷D座906室

电话: ‭186-3437-0215‬

电话: ‭185-3683-0215‬

E-mail: 3362757492@qq.com

黄河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年会举行
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年会举行
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年会​举行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五)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五)


考察加拿大弗雷泽河、圣劳伦斯河

孰 非

 

加拿大国土辽阔,河流广布。UNDP项目通过联合国环境署与加拿大环境部沟通:为吸收加国在大河治理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将派出考察团赴加考察。考察的目标之一是从加拿大西南部注入太平洋的弗雷泽河;之二是于加拿大东部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河。

 



以李殿魁为首的考察团一行4人到达温哥华(自左至右:刘高焕、杨玉珍、李殿魁、程义吉)

 

6月25日凌晨3点(北京时间)我们一行4人抵达温哥华机场,加中科技协会罗军先生已在机场相迎。

根据项目安排,首访单位是弗雷泽河管理局,当地治河专家大卫·马休向我们介绍弗雷泽河治理的基本情况:

弗雷泽河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大河。以1808年5月来此探险的西蒙·弗雷泽的姓名命名。河长1,368公里,流域面积为238,000平方公里。弗雷泽河源头位于落矶山西坡的耶洛黑德山口,海拔1,109米。大河流出80公里後,水位下跌360米。向南进入起伏的内陆高原。至乔治王子城附近,流速加快,平均为823立方米/秒,自北向南切开一条笔直的通道,从霍普(Hope)进入弗雷泽三角洲,此时流量为8,490立方米/秒,向西注入乔治亚湾。

 



弗雷泽河流域示意图

 

弗雷泽河治理特别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严格进行经济和生态平衡管理。对于水和土地利用、污水排放、水质监控都有严密的制度规范。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如该河盛产大马哈鱼,这种鱼在大海中成长,但要到河流上游的湖泊中产卵,因为此处的一座水坝影响鱼类洄游,最终下决心将其拆除。下午3点我们乘车沿弗雷泽河溯源考察,在罗布森山峡的浅水处,看到游于清洌河水和乱石中的几只长蟹,每只足有30-40厘米,捣动双钳,相互袭扰,但无人捕捞。我感到非常吃惊,忆及50年代时黄河口浅海亦有此巨物,今早已绝迹。李殿魁市长深有感触地说,自己的幼年生长于黄河岸边,那时黄河中的洄游鱼类也不少,其中的黄河刀鱼鲜嫩可口,集市上均可买到。多年来,大家心心念念加快经济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这种黄河刀鱼也基本绝迹了。今后必须下大气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双赢!

一同考察的罗军和刘高焕都是地理信息系统(G1S)专家,我们共同访问了Tinbland(公司)。加拿大极广阔的国土被原生森林所覆盖,这是一家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的公司,其系统主机为SUN工作站,GIS软件为ARC/INFO,他们与该省林业局联合建立了全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的GIS实验室。

为了在有限的时段内更有效的考察起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又与美加之间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相联接的圣劳仑斯河,我们直飞到达该河中游的著名城市多伦多,依次向东考察了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河口城市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安大略湖畔的尼亚加拉瀑布群

 

访问的单位有多伦多大学环境研究所(该所曾参与加拿大资助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灾害评估一期项目”)、安大略省水电局、首都渥太华的加拿大大学联合会,访问这些单位主要的目的是为建立黄河三角洲地理信息系统(YRDGIS)取得经验,从而有效监测保护黄三角生态环境。

 



在首都渥太华考察时,居民盛妆游行庆祝加拿大国庆日

 

这段时间在圣劳伦斯河左岸各大城市行走,主要是由加国各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接力驾车,包括在温哥华的罗军、韩笋生(利津人),多伦多的卢在明,渥太华市的陈庆华、赵碧霞等。7月1日由陈庆华驾车至蒙特利尔,访问了加拿大政府环境部圣劳伦斯河中心。

 



建于蒙特利尔的圣劳伦斯河中心

 

中心主任让·勃尔敦(Jean Burton)负责接洽并介绍情况。他开着一辆大型公务车一起沿圣劳伦斯河下游及河口一带观测考察。他一路指点这条汹涌大河的重要节点,不断地讲述着其庞大水系的演变过程: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中东部水量巨大的河湖水系。河长1287公里,流域面积30万平方公里。向东进入椭圆型的圣劳伦斯湾,然后经卡伯特海峡流入大西洋。

 



让·勃尔敦向考察团介绍圣河环境治理

 



圣劳伦斯湾洋流分布图

 

河口一带是下沉的河谷,水深由25米突增到349米。其北岸的七岛市河段因大量海水含盐,虽然纬度高但并不结冰,冬季仍可保持航道的畅通。由于中游有五大湖调节,域内水量分配均匀而含沙量小,年平均流量达到10540立方米/秒。

 



圣劳伦斯河河口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悉心地保护。动物有鱼类(主要是鲟、银白鱼和鲱鱼),还有哺乳类动物白鲸和多种软体动物;鸟类为成群的鸭、鸨和天鹅,随季节而迁徙(其骤起骤落状态与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景观相似)。植物有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相杂以及与河流相关的植被构成。下游河口多浅滩,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系列河坝、水库、水道和船闸分建于宽阔的河道区,海轮可从河口上溯至五大湖各港,勾连起加拿大内地和美国中西部港口群,是巨大的货运动脉。五大湖——圣劳伦斯水系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贸易路线之一。

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近年加政府放弃了多项水电大坝的宏伟计划。从1988年开始实行大规模河流治理行动,主要目标是控制造纸业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废水已降低了74%,并计划1996年降低90%,河口的5000公顷土地被划为湿地生态保护区。圣劳伦斯河中心组织起200多名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地球学家、计算机专家等,运用GIS等系统模拟复演河流生态系统、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国家则通过制定法律和行施各种强制性手段降低污染和提升环境质量。

这次考察对于提出黄河治理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对于有效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治理和湿地浅海生物多样性繁育等均发挥了重要的经验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四)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四)


 

大河喷薄育新星

(前掇诗①)

孰 非

 

黄河流域苍莽久,玉皇宫阙箫声幽。

天河惊落卡日曲,世间始有壮声吼。

天河本为天星汇,黄河当有群星骤。

宛转山根与峡口,摇落楼兰与凉州。

巴颜喀拉②铸其骨,阿尼玛卿③汇其流。

大通湟水健其体,祖厉清水润其喉④。

河套波横偏关外,石峁⑤峻起献鸿猷。

高原苍苍似穹庐,大星起时月如钩。

 




阿尼玛卿山


 

奈何一夜狼烟突,无定河边万骨枯。

纵有卫霍⑥为驰驱,老星统万⑦落山坞。

中原战事多烽火,长河呜咽界汉楚。

汾渭帝都绕河川⑧,陶寺晋阳连斟灌。

镐京霸起沣水岸,咸阳函谷绕长安。

群星初聚关中地,繁华点缀连群山。

大河滔滔多孔武,从来攻守居险关。

伊洛古城⑨龙门遥,禹列九州落九霄。

冀州豫州控中土⑩,兖、青、徐州纳海潮。

雍梁二州盘西岺,荆州扬州临江涛。

九曜⑪大星贯华夏,群星闪烁靓今朝。

大河磅礴浊浪涌,势接渤海洪波中。

河海交汇动风雷,黄蓝分明展旗旌。

云涛滚滚生万象,生物多样更相生。

方见百鱼游浅底,更有贝阙藏珠宫。

铺就红毯迎天使,惊起万鸟凌长空。

广携泥沙淤新陆,远岸隐隐起潜龙。

湿地生态需保护,国家公园正提升。

百年东营方崛起,大河喷薄育新星。

双港⑫巨轮已启动,百业兴旺乘东风。

 




黄蓝交汇图


 

 

注释:

①前掇诗,《大河喷薄育新星》一书中放在前面的诗。

② 巴颜喀拉,巴颜喀拉山,昆仑山的一大支脉。

③ 阿尼玛卿,阿尼玛卿山,昆仑山的另一支脉,中国古籍称为积石山,《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④大通湟水健其体,祖厉清水润其喉。大通河、湟水河、祖厉河、清水河,均为黄河的重要支流。

⑤ 石峁,古城遗址,在陕北。

⑥卫霍,卫青、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

⑦ 统万,统万城,古城遗址,在陕北鄂尔多斯草原的沙漠地带,原为北朝大夏国首都,这里泛指已经衰亡了的古代城市之星。

⑧汾渭帝都绕河川,四句均为叙述中国最早崛起的城市群。陶寺,古城遗址,在山西。

⑨伊洛古城,河南“大槐树遗址”,向南即龙门洞窟。

⑩冀、豫、兖、青、徐、雍、梁、荆、扬,古代由夏禹划定的九州。

⑪ 九曜,天文学名词,指北斗七星加左辅右弼二星。此处借九曜比喻九州。

⑫ 双港,指东营港、广利港。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三)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三)


黄河华夏赞并序

 



 

我讲述的黄河故事,大多为亲身经历或见证。

欣逢我党领导下已跨入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新时期。方进入这一历史境域,即感思绪涌动,气象万千!尽管笔拙识浅,但仍然匆匆写出了这部以弘扬黄河为主轴的故亊专集。所感不足者:观察位置所限,故事所涉时空较窄,难能容纳大河与民族交蚀发展之壮阔蓬勃也。仰望黄河作为奔腾不息数百万年的母亲河,其孕育我华夏民族的历史廊道至今仍光芒四射,何不集其宝光重器赋成新篇以补讲述之不足耶?是为“赞”。

 





 

黄河华夏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①!何湍急峻猛如此耶?得天地之精华、培华夏之根基乎?

方其别星宿,辞上苍,地泉喷涌,天风簸扬。率众流贯通之水体,透群山横亘之屏障。乃脱缰乎昆脉,奔赴于东方。

于是,巴颜失色,龙羊骇惊,浪穿积石,波撼金城。北进黄土高原,滚滚泥沙助大河以洪量;南走晋陕峡谷,巍巍峻岭献浊流之酣畅。千崖鼎沸,飞瀑跌入壶口;万壑雷鸣,轰响震撼乐章。山河激荡天籁大合唱,人猿揖别初祖气轩昂!

夺龙门而纳汾渭,育华夏之摇篮地。母仪天下,化生万物。左崤函,右陇蜀;牵居延,通西域。肇端秦川两千年丝绸之路;奠基汉唐十三朝繁华帝都。

 





 

鹏程万里,仰华山峥嵘何壮哉?壁立千仞,傍潼关掉头而东矣!北抑中条,南拒崤山。沉沉一线蜿入晋豫陵谷;森森三门浪拍砥柱中流。据宁津为顶点,扩豫汴于中原。冲积扇以叠进,海岸线而东迁。左益冀鲁贤哲圣地;右接荆楚锦绣山川。

大美哉黄河文化!地势坤以厚德,天行健而自强。出河图与洛书,播奥义于遐方。华夏源流,沿河岳而西来②;雍梁王气,会羌戎而东向。炎黄二帝,中华始祖万世尊仰;蚩尤九黎③,北战南征千里拓疆。荡荡沙洲沉浮、大河奔腾不息;隆隆王朝兴替、文明传承永彰!

壮哉,禹王流路!挟高原之厚土,沉太行之东厢。中原既广,九州万邦。青铜鼎鼐,恢弘夏商。周制分封,列强争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幢幢史剧,洒落泱泱国风。

 





 

星移深空,天降孔子于鲁陬,开创儒学,倡行仁政,承三代而述六经,阐旧邦以辅新命;斗垂平野,地孕老子于楚荆,道为本源,万物之宗,著圣典而出函谷,遣大化以开太平。元典纷创千秋纲领;群星璀璨百家争鸣。历经大启蒙,大论辨,大一统④,中华文化盛世巅峰。

往矣乎!耿耿星河,巡荒宙而回驭;烈烈鲲鹏,正扶摇而远举。茫苍苍大流域,“绿水青山”宏略方兴;陆沉沉三角洲,“湿地之城"喷薄欲出。海兖棣州⑤,猛象腾挪之宝地;河闾东营,骊龙颔下之明珠。黄蓝交汇,生物多样性繁盛;河海联运,物流大动脉恒通。一带一路,促中外联动之畅达;互联互通,建双向开放之经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昂扬激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市群崛起生机蓬勃。

 

注释:

 ①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引自李白诗《公无渡河》。

 ②华夏源流,沿河岳而西来,我国古代向有华族西来说,即中华古人源于帕米尔高原,后沿渭、黄东进经西岳华山而入中原,是为“华”的族称之源。在向黄河冲积扇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古人类“夏”相融汇,混合了羌、戎、夷、狄、苗等部落,遂形成华夏民族(参考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③蚩尤九黎,蚩尤为古代部落领袖,被祭之为战神,曾与炎黄联军战于涿鹿。蚩尤战死后,其部族九黎南征到贵州、湘西、鄂西南等地,为苗、瑶等族之祖先。

 ④大一统,秦朝在华夏的地域范围开创了短期统一。西汉时有了更大开拓:“到公元初,帝国的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北起阴山辽河,南至今越南中部,……这一范围比《禹贡》九州要大得多(葛建雄)。”此疆域虽广,然已跨越黄河主要影响地域,故本文叙写的华夏古史就到战国末期秦统一为止。

 ⑤海兖棣州,山东阳信曾为古棣州辖区,亦属古代黄河三角洲之一部,不久前有古象化石出土。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
大河喷薄育新星——在黄河三角洲讲述黄河故事(三十)


 

孟秋观澜东津渡

孰 非

 

东营是万里黄河的入海口城市。在当地人语汇里,“黄河口”的概念范围并不仅指黄河与大海交汇的那个口门区位,而是包括着这片广袤的城市和乡村。

有记载的东营大地与黄河结缘的历史从西汉末年开始。早在新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就从利津这一地域入海了。不过那时尚没有“利津”这一名称,地属千乘郡漯沃县。隋代始建“永利镇”。金代因这里已有“东津”码头,合其“利”、“津”二字升镇为县。由于“东津渡”实为黄河最靠东部的海口通衢,历代为观澜河、海之机枢,形势险要。所以利津作为黄河的口门,累计已达千余年之久了。尽管黄河在数千年中有过广域摆动的记录,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5400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均为黄河从利津入海的历史见证。因此,游览利津黄河,可实地观测体验黄河入海造陆并趋向流路稳定的空间态势。

 





从利津县至现黄河口口门遥感影像图

 

利津既为千年古邑,是游黄河不游利津,等同未得门径。包括我辈东营本土人,也该早早补上这一课。走黄河滩,游东津渡,观大波澜,岂不快哉!

2021年8月10日晨,偶遇东营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薄文军,他生于黄河尾闾的利津县薄家庄,有不少关于黄河的著述。与之谈起秋高气爽时节赴利津看黄河的设想,他欣然同行。于是又邀上现从事利津黄河盐碱地改良的中天公司董事长卜凡敏及司机魏保林,四人驾乘“途胜越野”,即时进入了“利津黄河一日游”。

黄河初进东营界,夹河又有两个乡镇,左为利津县城南的北宋镇,右为东营区西部的龙居镇。

从龙居麻湾略向南行,即看到了黄河自西方远处奔腾而来在此坐弯北行的浩荡气象。这里本是“东汉诣唐”以后,自滑县、濮城、阳谷、邹平、商河、惠民所来的大河故道,亦为古济水和大清河的蝉蜕之地。而利津县城以下近140公里黄河流路主要是近代黄河的冲泛区。为钩沉黄河旧迹,我们今天主要察看了利津南部的黄河。

 





龙居麻湾黄河坐弯处(前:薄文军 后:卜凡敏)

 

虽然看上去黄河仍然波涛汹涌,但水量已由上月河南发生大洪水时下排的3700m个流量减少到今天大约800个流量上下。这里本为泥质型河岸,并无山石等硬物阻挡,不知缘何在历史上坐90°大弯而北行!黄河由此触碰岸壁,逡巡北泄多生险情,1937年伏汛,黄河在麻湾附近的正觉寺决口,洪水扑向东南,淹及蒲台、博兴、广饶、寿光等县数百村庄。其中我的“老家”蒲台县东史村(今属东营区龙居镇)就曾被淹,前几年孑遗的老人还偶而谈及。向东又淹及广饶北部大片区域。现麻湾决口段已立碑建园纪念其事,恰好《正觉寺黄河决口遗址纪念碑》碑文、及附近“同心园”内所有勒石文字皆为今天同行的薄文军所作,彼此交流的话题就更多了。

 





1937年正觉寺决口纪念碑

 

从大河顶冲形势观察,目前此段黄河是其下游最易冲决摆动的危险区,故解放后人民治黄将其列为工程重点。刚才看到黄河拐弯处早已建成坚固的险工坝岸,在其挑溜作用下,黄河的弯度和冲击力已大为削减。我们在正觉寺遗址不远处,还看到麻湾引黄闸及其干渠的发端,长期以来为包括原正觉寺冲泛区在内的广大“黄灌区”输送着淡水资源。沿河南行,又看到“王旺庄黄河枢纽工程遗址”的指示牌,该工程系1959年在原苏联专家帮助下配套建设的引水灌溉、拦洪发电、航运船闸、公铁两用穿黄闸等综合性治黄工程遗址。现在作为大桥两端的博兴王旺庄和利津丁家村均辟有类似的大桥遗址公园,另外龙居坝岸还有各种“黄河记忆”主题广场、花海景观栈道、展示我党领导治黄事业的“党史长廊”等等,可谓一步一景,目不暇接。

 





正觉寺附近建有党史长廊

 

这时同游的卜凡敏董事长看到了王旺庄工程遗址后,大讲他去过黄河对岸另一端的工程遗址,整齐排列并且非常壮观的众多大桥桥墩再现了“中苏友好”时期的历史桑沧。此言使大家怦然心动。于是我们从麻湾浮桥过黄河,沿左岸直奔其地。一路映入眼帘的是沿黄坝岸的森林体系,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城。终于在北宋镇丁家村的河滩地,进入“中苏水利工程遗址公园”的大门,果然成排矗立着24个大桥引桥的桥墩,蔚为壮观。后来听一位当地人介绍:当初“中苏友好”高潮年代、头脑发热中上马的黄河拦洪发电、公铁多用工程项目,运用“大兵团作战”方式,平地开建拦河大坝,还有装机发电等综合配套工程。试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每年来水动辄300-400亿立方米,洪期水量更大,1958年7月17日推算流量竟达到22300立方米每秒!这里一来缺乏山坳凹地作为缓冲库容,二来本地的泥质地基很难承受拦洪大坝的负重,这样的工程如何能正面抵挡黄河洪水!巧在施工中遇到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受制于“资金短缺”而下马,留下了这个“治黄人的未竟之梦”……

 





北宋镇中苏水利工程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中成排矗立的24个引桥桥墩

 

慨叹之余,欣见今天祖国的发展建设已快步走上科学稳健的道路!大家正在议论,抬头看到路边竖有一块“公示牌”,第一行“市级森林湿地长”之下赫然出现东营市市长陈必昌的名字,以下直到县、镇、村级的“森林湿地长”分工明确并一一标示明白,还写有“严守生态红线,健全森林防灾体系,使责任区域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日益完善”等内容。

 





 

观察此处的左右两岸,正是黄河龙居麻湾至利津王庄长达30公里的窄河段,过去极易在冰冻期堵塞河道并卡冰出险,为防护人民群众和胜利油田安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在两岸均修建了防护工程,尤其在龙居一侧修建了面积达123平方公里的南展宽防凌工程,但因多年工程荒废导致生态退化和人居环境荒芜萧条等问题,前几年南展区被撤消。近在我党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件下,浓酽的绿色生态工程很快披挂起两岸的荒崖洼岭。而在左岸的北宋古黄河遗迹处,更已形成鲜明特色的生态文化风貌。原来此地在古代黄河自然行水时,形成弯曲的河道。晚清与民国实施治河工程时往往将其“裁弯取直”,取直后又逐渐弯曲,形成了多次治理的重重堤坝,人们在废弃的堤坝上建设民居以避洪水,使这些百年村舍形成高低错落的生态景观。此时卜凡敏又引导我们走到一个叫“大月滩”的地方,这里正是古人治黄的典型裁弯区,新坝将老坝裁成了一片半月型区域,几座村落在古木掩映中若隐若显,周边大坝高耸,古树参天;洼地积水泱泱,藤芦缠绕;湿地与短岗互接,飞禽与鱼鸭相戏。新旧民居如“诺亚方舟”一般出没于清波与绿浪之间。此地的乡村文化又颇具传统色彩,其西南方的佟家村不仅在村部建有文化馆,影壁上写有《佟家村赋》记录村史村貌,并且辞藻华丽,书法酋劲,大门两旁还写有一幅楹联:

 

合波古镇闸锁黄龙九曲气象

北宋佟家馆汇齐鲁千年文明 

 





 

不仅笔法古朴典雅,而且口气还真不小呢!可见这些村庄的文化底蕴和氛围不可低估,对将来发展乡村文旅事业大有裨益!

 





在大月湾小马村与退休还乡的老公安潘先生交谈

 

离开坝区,走到广阔的田野。多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大片农田因失耕而废弃,水利设施大多遭受破坏,不同期的农田工程亟需进行统一的规划整治。对于这些基本情况,市、县领导确定将黄河滩区及以外的大片土地作为森林湿地生态区先行有效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卜凡敏董事长打开手机展示他已与县、镇领导沟通协作,提出对北宋镇5万亩土地实施保护性整理开发的规划建议。一年来他已聘请了不少专家对这个片区进行考察论证,形成了《北宋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确定与县政府共同组织规模化资金投入,以大型农机配套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建设一个既关注生态保护、又实现粮棉高产的现代示范区。

 





北宋镇五万亩土地整治范围图

 

说着,我们已沿河坝到达利津县城。在黄河大桥下面远远眺望了古县城的东关旧址。由此想起《利津县志》中的一段记载:

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上书光绪帝《疏治黄河下游奏议》:“善治河者必自下流始,盖下流梗塞,必致上流溃决,此一定之理也!”并举出下流不畅带来利津县城濒危的实例:

利津县城逼河太近,南门半为土埋、不能启闭,东门关廂房屋荡然无存,并外城亦已圯入河中,且其地当大河正冲,其下水深莫测,情形岌岌可危……

 





在黄河大桥下眺望利津东关旧址

 

在薄文军指引下,我们一起到达原来的东关遗址。这里正是在黄河冲击下古城圯入河中之地界。枕黄而居,利害参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情此景绝非谬言。1947年黄河归故,利津境内两岸长堤险象环生。为了紧急抵御黄河洪水,人们不得不将这座文化名城的一切庙垣殿基、碑碣文物和砖瓦石雕,一古脑儿掀入坝岸垮塌之处。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安澜,人们思及此处地下尚有大量宝物存留,为备日后出土,或未将其列入城市改扩建项目。此照所展示的远方背影可见楼房潼潼,而近处则依然杂乱无章。昔日的繁华古城一角,现在却是一片棚户区。不知何时可施之考古挖掘工程,使百年沉埋的地下珍宝重见天日!

         





利津县东关古城旧址

 

暮色苍茫,片刻方思,却被沉重的振动所骇止:几辆装运超长钢管的加长载重车从黄河大桥展转过此,相继低吼着奔上左岸大坝。我们知道,下行不远处即东津渡黄河大桥工地。此为东营市德州路西延东津大桥控制性工程,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两座桥塔高度124米(相当于40层楼)贯通荣乌高速和东吕高速。我等急忙驱车远远跟随。离工地不远处,遥拍了几幅图片:

 





大桥新址在黄河小李险工以下不远处

 





大桥正在浇铸西端(利津一测)的桥头桩基

 





大桥系黄河三角洲跨度最大的双塔双索斜拉桥(设计图片)

 





东营市长陈必昌到东津黄河大桥工地现场调研(新闻图片)

 

巍巍乎高哉!本为观澜东津渡,却在仰望塔吊群。震撼之余,感到祖国升腾的节律真是太美了!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

 



 


上一页
1
2
...
24